宿府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七律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释注解:1、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

永夜:长夜。

2、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

荏苒:犹辗转。

3、已忍句:指自天宝十四载(七五五)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活。

伶俜:飘零之意。

4、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韵译: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疏寒;

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

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我颠沛流离了十年;

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评析: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

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情。

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

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

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

全诗表达了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代宗广德二年(764)六月,新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保荐杜甫为节度使幕府的参谋。

做这么个参谋,每天天刚亮就得上班,直到夜晚才能下班。

杜甫家住成都城外的浣花溪,下班后来不及回家,只好长期住在府内。

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天。

所谓“宿府”,就是留宿幕府的意思。

因为别人都回家了,所以他常常是“独宿”。

首联倒装。

按顺序说,第二句应在前。

其中的“独宿”二字,是一诗之眼。

“独宿”幕府,眼睁睁地看着“蜡炬残”,其夜不能寐的苦衷,已见于言外。

而第一句“清秋幕府井梧寒”,则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

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的氛围、感受和心情,意在笔先,起势峻耸。

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诚如方东树所指出:“景中有情,万古奇警”。

而造句之新颖,也令人叹服。

七言律句,一般是上四下三,而这一联却是四、一、二的句式,每句读起来有三个停顿。

翻译一下,就是:“长夜的角声啊,多悲凉!

但只是自言自语地倾诉乱世的悲凉,没有人听;

中天的明月啊,多美好!

但尽管美好,在漫漫长夜里,又有谁看她呢?

”诗人就这样化百炼钢为绕指柔,以顿挫的句法,吞吐的语气,活托出一个看月听角、独宿不寐的人物形象,恰切地表现了无人共语、沉郁悲抑的复杂心情。

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

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

“风尘”句紧承“永夜”句。

“永夜角声”,意味着战乱未息。

那悲凉的、自言自语的“永夜角声”,引起诗人许多感慨。

“风尘荏苒音书绝”,就是那许多感慨的中心内容。

“风尘荏苒”者,战乱侵寻也。

诗人时常想回到故乡洛阳,却由于“风尘荏苒”,连故乡的音信都得不到啊!

“关塞”句紧承“中天”句。

诗人早在《恨别》一诗里写道:“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好几年又过去了,却仍然流落剑外。

一个人在这凄清的幕府里长夜不眠,仰望中天明月,怎能不心事重重!

“关塞萧条行路难”,就是那重重心事之一。

思家、忆弟之情有增无已,还是没法子回到洛阳啊!

这一联直抒“宿府”之情。

但“宿府”时的心情很复杂,怎能用两句诗写完!

于是用“伶俜十年事”加以概括,给读者留下了结合诗人的经历去驰骋想象的空间。

尾联照应首联。

作为幕府的参谋而感到“幕府井梧寒”,这就会联想到《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那个鹪鹩鸟来。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自己从安史之乱以来,“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那饱含辛酸的“伶俜十年事”都已经忍受过来了,如今为什么又要到这幕府里来忍受“井梧寒”呢?

用“强移”二字,表明自己并不愿意来占这幕府中的“一枝”,而是严武拉来的。

用一个“安”字,不过是自我解嘲。

看看这一夜徘徊徬徨、辗转反侧的景况,能算是“安”吗?

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然而无数事实证明这理想难得实现,所以早在乾元二年(759),他就弃官不作,摆脱了“苦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的牢笼生活。

这次作参谋,虽然并非出于自愿,但为了“酬知己”,还是写了《东西两川说》,为严武出谋划策。

但到幕府不久,就受到幕僚们的嫉妒、诽谤和排挤,感到日子很不好过。

因此,在《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里诉说了自己的苦况之后,就请求严武把他从“龟触网”、“鸟窥笼”的困境中解放出来。

读到那首的结句“时放倚梧桐”,再回头来读这首的“清秋幕府井梧寒”,就会有更多的体会。

诗人宁愿回到草堂去“倚梧桐”,而不愿“栖”那“幕府井梧”的“一枝”;

因为“倚”草堂的“梧桐”,比较“安”,也不那么“寒”。

(霍松林)------------------------------------------------鹤注此广德二年在幕府作。

清秋幕府井梧寒①,独宿江城蜡炬残②。

永夜角声悲自语③,中天月色好谁看④。

风尘荏苒音书绝⑤,关塞萧条行路难⑥。

已忍伶俜十年事⑦,强移栖息一枝安⑧。

(此秋夜宿府而有感也。

上四叙景,下四言情。

首句点府,次句点宿。

角声惨栗,悲哉自语,月色分明,好与谁看,此独宿凄凉之况也。

乡书阔绝,归路艰难,流落多年,借栖幕府,此独宿伤感之意也。

玩“强移”二字,盖不得已而暂依幕下耳。

按《杜臆》,悲自语,好谁看,下三字边读。

悲字、好字,作活字用。

测旨将角声悲、月色好连读于下两字,未妥。

朱瀚曰:一枝应井梧,栖息应独宿,格意精妍。

)①殷仲文诗:“独有清秋日。

”《汉书》:李广幕府省文书。

庾肩吾诗:②《诗》:“敦彼独宿。

”③王延诗:“霏云承永夜。

”胡夏客曰:角本列宿,故借角声对月色,殊巧。

庾信诗:“地迥角声长。

”④梁武帝诗:“秋月出中天。

”何逊诗:“月色临窗树。

”⑤《诗》:“荏苒柔木。

”邵注荏苒,侵寻也。

张华诗:“荏苒日月。

”庾信诗:“音书两俱绝。

”⑥关塞,注别见。

曹植诗:“中野何萧条。

”蔡琰《笳曲》:“关山修阻兮行路难。

”⑦古《猛虎行》:“伶俜到他乡。

”《易》:“十年乃字。

”邵宝云:自禄山初反,至此为十年。

顾注谓自乾元初弃官至广德二年为七年,其云十年者,举成数言耳。

两说不同,今从前说。

⑧宋武帝教:“栖息阊阎,怀宝待耀。

”左思诗:“巢林栖一枝。

”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28_55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8800619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