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郑州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边穷徇微禄。
注释“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这四句交待路途情况 。
早上与周人辞别,晚上在郑州寄宿,离开亲人,越来越远了,一种凄凉的孤独之情油然而生。
在这寂寞的旅途中,与诗人相亲相近的只有那随身僮仆了。
这后两句摹写人情极真,刻画心理极深 ,生动地表现出一种莫可名状的凄清。
唐末崔涂诗“渐与骨肉远,转与僮仆亲”(《巴山道中雨夜抒怀》)就是由这两句脱化而出。
接下来八句由记叙、议论转为写景。
诗人将这种凄清孤独的感情外化为具体可感的“ 雨中秋景图”:“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鸣,雀喧禾黍熟 。
”南阳、洛阳在视线中已逐渐模糊、消失,空阔辽远的原野笼罩在霏霏的霪雨 、濛濛的烟气之中。
村头,田父荷锄踏青而归,牧童短笛声声,怡然自得,村东水边高地上的主人家环绕在一片油绿鲜亮的庄稼中。
还有悲鸣的秋虫,摇动的机杼,喧嚣的雀鸟。
诗的最后八句又由写景转为直接抒情 。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
京水,源出荥阳县高渚山,郑州以上称为京水,郑州以下称为贾鲁河。
金谷,晋代富豪石崇花园,此处代指昔日繁华。
这两句是说,我昨天还在繁华的洛阳 ,而明天就要去偏远的郑州了,句意和头二句“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前后呼应,既体现出感情的凝聚、深化,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另一方面又开合有度,收放自如,浑然一体。
“此去欲何言,穷边循微禄”是指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到穷僻边远的地方去。
这二句话感情深沉、情韵丰厚而不作平白直露的激越之语,在自嘲中流露出更深沉的忧郁——情到深处人孤独!
全诗在征途愁思中以简淡自然之笔意织入村野恬宁景物,又由恬然的景物抒写宦海沉浮的失意、苦闷和孤独。
全诗诗情与画境的相互渗透、统一,最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
出处全唐诗(册4卷125页1250c)全唐诗:卷125_65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8861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