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排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河坼,遥连沧海高。

职思忧悄悄,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青天矢万艘。

吾衰同泛梗,利涉想蟠桃。

倚赖天涯钓,犹能掣巨鳌。

注释原题: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鹤注《唐·五行志》:开元二十九年秋,河南河北二十四郡水。

齐其一也,当是其年作。

《唐书》:临邑,汉县,属齐州。

张綖注此诗诸家皆编在开元二十九年,公是时年甫三十,而诗中有“吾衰同泛梗”之句,是岂其少作耶。

徒以唐史此年有伊洛及支川皆溢,河南北二十四郡水,遂为编附。

然黄河水溢,常常有之,岂独是年哉。

集中如此类者甚多,不能遍举。

二仪积风雨①,百谷漏波涛②。

闻道洪河坼③,遥连沧海高④。

(从苦雨泛河叙起。

“闻道”二字,据来书所言。

排律诗须见段落分明,看此篇逐段还题之法。

)①二仪,天地也。

《抱朴子》:“弥纶二仪,升为云雨。

降成百川。

”②《老子》:“江海能为百谷王。

”《魏志》:“波涛汹涌”。

《通鉴》:汉陈忠曰:“淫雨漏河。

”漏字本此。

③潘岳诗:“登城望洪河。

”注:“洪河,黄河也。

”④《抱朴子》:“沧海之滉漾。

”职司忧悄悄①,郡国诉嗷嗷②。

舍弟卑栖邑③,防川领簿曹④,尺书前日至⑤,版筑不时操⑥。

难假鼋鼍力⑦,空瞻乌鹊毛⑧。

(此言堤防之患,簿领所忧。

职司,治水之官。

郡国,被灾之民。

领簿曹,颖为临邑主簿。

操版筑,监督治河之事。

鼋鼍、乌鹊,言不能借此以作桥梁。

)①潘岳诗:“恪居处职司。

”《前汉·成帝纪》:“御史大夫尹忠,以河决不忧职,自杀。

”此反用之。

《诗》:“忧心悄悄。

”②《汉·文帝纪》:“令郡国无来献。

”曹植诗:“众人徒嗷嗷。

”③韦孟诗:“修翼无卑栖。

”此暗用枳棘非鸾凤所栖意。

④《国语》:“甚于防川”。

《前汉·五行志》:“不防川不窦泽。

”⑤《吴越春秋》:采葛妇歌:“吴王欢兮飞尺书。

”⑥洙曰:版筑,以版夹土而筑也。

《齐国策》:田单身操版插。

《史记·黥布传》:“项王身负版筑,以为士卒先。

”⑦《竹书纪年》:周穆王大起九师,东至于九江,叱鼋鼍以为梁。

⑧《尔雅翼》:“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秃,相传是日乌鹊为梁渡织女,故毛皆脱去。

”《淮南子》:“乌鹊填河成桥渡织女。

”燕南吹■畝①,济上没蓬蒿②。

螺蚌满近郭③,蛟螭乘九皋④。

徐关深水府⑤,碣石小秋毫⑥。

白屋留孤树⑦,青天失万艘⑧。

(此言傍河州郡皆被泛溢。

徐关近济,碣石近燕,深成水府,小若秋毫,皆为水所淹也。

孤树仅存,万艘失道,甚言水势之横决。

朱注《新旧史》:开元二十九年七月,伊洛水溢,损居人庐舍,秋稼无遗,坏东都天津桥及东西漕,河南北诸州皆漂没。

此诗鼋鼍二句,志桥毁也。

燕南、济上、徐关、碣石,志诸州漂没也。

吹■畝,失万艘,志害稼并坏漕也。

)①《一统志》:燕南,今顺天保安州等地。

汉章帝诏:“或起■畝。

”汉赵过为代田,一畝三■。

②济上,今山东济南、兖州等地。

《庄子》:“翱翔蓬蒿之间。

”③东方朔诗:“螺蚌非有心,深迹在泥沙。

”《易传》:“为蠃为蚌。

”蠃,与螺通。

萧云从曰,《庄子·天地篇》“子贡瞒然俯惭而不对”,与《汉书·佞幸传》“石显忧满不食”,字体声音微分而义则一。

杜诗“多垒满山谷”,亦作平声用。

④扬雄《羽猎赋》:“薄索蛟螭。

”《诗》:“鹤鸣于九皋。

”《诗传》:“深泽曰皋。

”《释文》:“九皋,九折之皋。

”⑤《左传》:鞍之战,齐侯自徐关入。

师古曰:“徐关,齐地。

”公《送弟颖赴齐州》诗:“徐关东海西。

”《海赋》:“尔其水府之内,极深之庭。

”⑥《禹贡》:“夹右碣石。

”《山海经注》:蝎石山,在右北平骊城县海边。

《唐书》:平州石城县有碣石山。

公《昔游》诗,追游齐充之作,亦云:“昔与高、李辈,晚登单父台。

寒芜际碣石,万里悲风来。

”《淮南子》:“秋毫之末,视之可察。

”阎若璩曰,王氏《通鉴地理通释》:碣石有三处。

驺虞如燕,昭王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此碣石特宫名耳,在幽州蓟县西三十里,宁台之东,非山也,秦筑长城,起自碣石。

此碣石在高丽界中,当名为左碣石。

其在平州南三十余里者,即古大河入海处,为《禹贡》之碣石,亦曰右碣石。

其说可谓精矣。

或疑《史记·索隐》引《战国策》,碣石山在常山九门县。

考九门县,自西汉五代犹沿,宋开宝六年始省入藁城县,西北二十五里有九门城,四面皆平地,求一培塿亦不可得,故郑康成云:九门无此山。

⑦《汉书·吾丘寿王传》:“有司或由穷巷白屋。

”《汉书》:颜师古注:“白屋,茅屋也。

”⑧《庄子》:“绝云气,负青天。

”湛方洼诗:“青天莹如镜。

”杜笃《论都赋》:“大船万艘,转漕相过。

”吾衰同泛梗①,利涉想蟠桃②。

却倚天涯钓③,犹能掣巨鳌④。

(末乃寄诗以宽其意。

朱注言我虽泛梗无成,犹思垂钓东海,以施掣鳌之力,水患岂足忧耶。

盖戏为大言以慰之耳。

临邑近海,故用蟠桃巨鳌事。

此诗前起后结,各四句,中间二段各八句,今依朱子《诗传》例,凡长篇之作,皆分勒章句,使盾目易醒也。

)①吾衰,见《论语》。

刘向《说苑》:土偶谓桃梗曰:“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所止。

”骆宾王诗:“旅行劳泛梗。

”②《易》:“利涉大川。

”《中洲记》:东海有山,名度索山,有大桃树,屈盘三千里,名曰蟠桃。

③赖倚,作“却倚”为是,即“长剑倚天外”之倚。

或解作公为临邑弟所赖,非。

曹植诗:“布日盖天涯。

”④《列子》:“龙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

”《海赋》:“崇鸟巨鳌。

”杨慎曰:《文心雕龙·声律》篇云:异音相从谓之和,同音相应谓之韵。

韵气一定,故余声易遣。

和体抑扬,故遗响难契。

宋词元曲,皆于仄韵用和音以叶韵,盖以平声为一类,而上去入三声附之。

如东、冻、董是和,东、中、风是韵也。

鳌按:杜诗排律,如“螺蚌满近郭”满可读平声,如“人频坠涂炭”涂可读上声,“此生任春草”任可读平,春可读上,“心微傍鱼鸟”傍可读平,鱼可读上,知杜句失严处仍是谨严也。

高棅曰:排律之作,其源自颜,谢诸人,古诗之变,首尾排句,联对精密。

梁陈以还,俪句尤切。

唐兴始专此体,与古诗差别。

贞观初,作者犹未备。

永徽以下,王、杨、卢、骆倡之于前,陈、杜、沈、宋继之于后,苏颋、二张又从而申之。

其文辞之美,篇什之盛,盖由四海宴安,万几多暇、君臣游豫赓歌而得之者。

故其文体精丽,风容色泽,以词气相高而止矣。

开元后,作者之盛,声律之备,独王右丞、李翰林,诸家皆不及。

诸家得其一概,少陵独得其兼善者。

如《上韦左相》、《赠哥舒翰》、《谒先主庙》等篇,其出入始终,排比声韵,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而不可也。

胡应麟曰:阴铿《安乐宫》诗:“新宫实壮哉,云里望楼台。

迢递翔鹍仰,联翩贺燕来。

重檐寒雾宿,丹井夏莲开。

砌石披新锦,雕梁画早梅。

欲知安乐盛,歌管杂尘埃。

”此十句律诗,气象庄严,格调鸿整,平头上尾,八病减除,切响浮声,五音并协,实百代近体之祖。

考之陈后主、张正见、庾信、江总辈,虽五言八句,时合唐规,皆出此后。

则近体之有阴生,犹五言之始苏、李矣。

又曰:读盛唐排律,延清、摩诘等作,真如入万花春谷,光景烂熳,令人应接不暇,赏玩忘归。

太白轻爽雄丽,如明堂黼黻,冠盖辉煌,武库甲兵,旌旗飞动。

少陵变幻闳深,如陟昆仑,泛溟渤,千峰罗列,万汇汪洋。

益王潢南曰:五言排律,与五言律诗,其句法虽同,篇法实异。

律诗描写情景,止尽于四十字耳,故贵宽闲酝籍之中,又有严密凑之妙。

若排律,或数十韵,或百余韵,其篇法岂五言律法可同。

故作排律,其要有四:一贵铺叙得体,先后不乱。

二贵队仗整肃,情景分明。

三贵过度明白,不令人沉思回顾。

四贵气象宽大,从容不迫,斯为得体。

其修辞炼句,繁冗混杂,险怪艰深,令人三读不知,翻不如王言律矣。

昔白乐天作小词,尚令老婢得解,况于律乎哉。

徐用吾曰:排律之体,所贵反覆议论,井井有条,意兴迭出,一气呵成。

赋景入事,皆须各当其可,切忌散缓错乱,屋上架屋,意兴索然,则深可厌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4-26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9283073.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