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陆鸿渐不遇

朝代:作者: 僧皎然 体裁: 五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注解:1、扣门:叩门。

韵译: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评析:诗是写访寻友人陆鸿渐不遇,大有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的感慨;

但吐属自然,毫不装点做作。

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虽不讲对仗,其音调却合诗律,仍然算作律诗。

唐诗中此种律诗亦有所见,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一首,便是一例。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他和皎然是好友。

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

开始两句,颇有陶渊明“结庐在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

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

然后,诗人又去敲他的门,不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

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

邻人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

这二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

“每日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

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

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

全诗四十字,清空如话,别有隽味。

近人俞陛云说:“此诗之萧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

”(《诗境浅说》)(唐永德)出处唐诗三百首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9625935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