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朝代:作者: 杜甫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注释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因徐知道据成都叛乱,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阆州等地。

广德二年(764)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陕谋生。

二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也来信相邀,诗人于是决定重返成都。

于阆州还成都途中作诗五首,此为其中第四首。

诗题中的“严郑公”,即严武,广德元年严武被封为郑国公。

首四句是设想回成都后整理草堂之事,但却给人以启迪世事的联想:“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大意是说:自离草堂,常常焦虑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

这虽是遥想离成都之后,草堂环境的自然遭遇,但它不也是对风风雨雨的社会现状的焦虑吗?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想当年,诗人离开草堂时,自己亲手培植的四株小松,当时才“大抵三尺强”(《四松》),诗人是很喜爱它,恨不得它迅速长成千尺高树;

那到处侵蔓的恶竹,有万竿亦须芟除!

诗人喜爱新松是因它峻秀挺拔,不随时态而变,诗人痛恨恶竹,是因恶竹随乱而生。

玩味这两句,其句外意全在“恨不”、“应须”四字上。

杨伦在《杜诗镜铨》旁注中说:此二句“兼寓扶善疾恶意”,这是颇有见地的。

乱世之岁,匡时济世之才难为世用,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作充分表演,诗人怎能不感慨万分!

这二句,深深交织着诗人对世事的爱憎。

正因为它所表现的感情十分鲜明、强烈而又分寸恰当,所以时过千年,至今人们仍用以表达对于客观事物的爱憎之情。

诗的后四句落到“赠严郑公”的题意上。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生理,即生计。

黄阁老,指严武。

唐代中书、门下省的官员称“阁老”,严武以黄门侍郎镇成都,故称。

金丹,烧炼的丹药。

这两句说,自己的生计全凭严武照顾,衰老的身本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

这里意在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诚信赖和欢乐之情。

最后两句忽又从瞻望未来转到回顾过去,似有痛定思痛意:“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诗人自宝应元年(762)七月与严武分别,至广德二年(764)返草堂,前后三年。

这三年,兵祸不断,避乱他乡,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

过去常读古乐府诗《行路难》,今身经其事,方知世路艰辛,人生坎坷,真是“行路难”啊!

“行路难”三字,语意双关。

一个“信”字,包涵着诗人历经艰难因苦后的无限感慨。

全诗描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真情真语,情致圆足,辞采稳称,兴寄微婉。

欢欣和感慨相融,瞻望与回顾同叙,更显出了此诗思想情感的深厚。

(傅经顺)-----------------------------------------------鹤注此广德二年春,自阆州归成都中途所作。

《唐书·严武传》:宝应元年自成都召还,拜京兆尹,明年为二圣山陵桥道使,封郑国公,迁黄门侍郎。

广德二年,复节度剑南。

朱注《旧书》云:武再尹成都,节度剑南,破吐蕃,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与《新书》不合。

以此诗题证之,《新书》为是。

得归茅屋赴成都①,直为文翁再剖符②。

但使闾阎还揖让③,敢论松竹久荒芜④。

鱼知丙穴由来美⑤,酒忆郫筒不用酤⑥。

五马旧曾谙小径⑦,几回书札待潜夫⑧。

(首章,重赴成都之故,八句皆叙事。

欲归草堂者,为严公再镇也。

揖让,承次句。

松竹,承首句。

五六思成都品物之佳,七八想严公交情之厚,首尾宾主互说。

玩末句,知严入蜀时便有书见招矣。

)①《杜臆》:成都尹本刺史,故比之文翁。

自严公去后,成都遭乱,故有“还揖让”语。

②直为,特为也。

《汉·文帝纪》:初与太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陆云《赠鄱阳使君》诗:“谒帝东堂,剖符南征。

”③《史记》:李斯以闾阎入事。

孔子曰:揖让而天下化者,礼乐之谓也。

④松竹,旧栽草堂,公向有《觅绵竹》、《觅松树子》诗。

戴逵《闲游赞》:“寄心松竹,取乐鱼鸟。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

”又:田园将芜。

”⑤《蜀都赋》:嘉鱼出于丙穴。

刘渊林曰:丙穴,在汉中沔阳县北,有鱼穴二所。

《益部方物赞》:丙穴,在兴州,鱼出石穴中,雅州亦有之,蜀人甚珍其味。

黄鹤曰:丙穴固在汉中,然地志载邛州大邑县有嘉鱼穴,万州梁山县柏枝山有丙穴,方数丈,出嘉鱼。

又达州明通县井峡中,穴凡十,皆产嘉鱼。

此诗公赴成都作,意是指邛州丙穴。

盖成都西南至邛州,才百五十里耳。

⑥《成都记》:成都府西五十里,因水标名曰郫县,以竹筒盛美酒,号为郫筒。

《华阳风俗录》:郫县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香达于林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

《一统志》:相传山涛治郫,用筠管酿酴醿作酒,兼旬方开,香闻百步,今其法不传。

⑦汉制,太守驷马,朝臣出使为太守,增一马,故为五马。

武昔携酒馔至草堂,故云“五马旧曾谙小径。

”⑧古诗:“遗我一书札。

”后汉王符著书,号《潜夫论》。

其二处处清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①。

雪山斥候无兵马②,锦里逢迎有主人③。

休怪儿童延俗客④,不教鹅鸭恼比邻⑤。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⑥。

(次章,想春归景事。

上四草堂安居之乐,归美严公。

下四草堂睦俗之情,预待严公也。

无兵马,严能靖寇。

有主人,公返旧居。

习池,自比草堂。

荆州,借比严公。

次末二联,宾主对举。

每句首字,七用仄声,未见变化。

)①虞炎诗:“方掩故园扉。

”柳恽诗:“汀洲采白苹。

”②朱瀚曰:是秋,严武果大破吐蕃,拔其城,雪山句若操左券,见公之知人料事。

《贾谊传》:“斥候望烽燧。

”③赵次公曰:景物明焕,错杂如锦,故曰锦里。

《战国策》:燕太子逢迎却行。

曹植诗:“主人寂无为。

”④晋孙暑为儿童,未尝被呵怒。

⑤《周礼》:“五家为比,又五家为邻。

”⑥《南史》:袁粲见江敩,叹曰:“风流不坠,正在江郎。

”醉习家池,在荆土。

山简以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故可称荆州。

其三竹寒沙碧浣花溪①,橘刺藤梢咫尺迷②。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③。

书签药裹封蛛网④,野店山桥送马蹄⑤。

肯藉荒庭春草色⑥,先一饮醉如泥⑦。

(三章,写故园荒芜之状。

上四花溪,下四草堂。

竹映水,故见沙碧。

咫尺迷,起下二句。

蛛网久封,马蹄空送,堂中闃无人迹矣。

张綖注旧庭虽荒,而春草方深,翻可藉以一醉。

肯藉二字,作问严之词。

顾注此想草堂荒凉景象,堪与《东山》诗“伊威在室,蟏蛸在户”并读。

)①《梁益记》:溪水出湔江,居人多造彩笺,故号浣花溪。

②《橘颂》:“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③朱瀚曰:谢灵运诗“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即过客二句意。

《逢萌传》:萌隐琅琊劳山,诏征之,托以老耄迷路东西,不知方面所在。

④《汉·外戚传》:武发箧,中有药裹二枚。

张协诗:“蜘蛛网四壁。

”⑤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

”⑥张协诗:“荒庭寂以闲。

”《世说》:“过江诸人,每至暇日,辄出新亭,藉草饮宴。

”⑦《后汉·周泽传》: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

注:《汉官仪》此下云“一日不斋醉如泥。

”蔡云:稗官小说: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失水则醉,如一块泥然。

《杜臆》:此曲说也,本言人醉后,其状颓倒如烂泥耳。

其四常苦沙崩损药栏①,也从江槛落风湍②。

新松恨不高千尺③,恶竹应须斩万竿④。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⑤。

三年奔走空皮骨⑥,信有人间行路难⑦。

(四章,言故园虽芜,而严公可依。

上四叙景,下四叙情。

药栏、江槛,昔所结构者。

新松、恶竹,昔所栽者。

谋生驻颜,俱藉严公,庶从前奔走艰难,得以休息耳。

五六自伤贫老,作望严之词,严盖雅好服食,故着金丹句。

邵注三年奔走,谓往来梓、阆之间。

)①萧诗:“沙崩闻韵鼓。

”②刘逴曰:设江槛以减杀风湍,则沙岸不至崩颓矣。

③吴均《咏松》诗:“何当数千尺,为君覆明月。

”④《史记·货殖传》:竹竿万个。

⑤生理二句,语涉陈腐。

陆机诗:“生理各万端。

”蔡云:《国史补》:“两省相呼为阁老。

”武在至德间为给事中,时公为左拾遗,正联两省也。

《抱朴子》:金丹烧之愈久,变化愈妙,令人不老不死。

《参同契》:“色转更为紫,赫然成还丹。

”《云度七签》:合丹法,火至七十日,药成,五色飞华,紫云乱映,名曰紫金,其盖上紫霜,名曰神丹。

古乐府歌行:“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⑥《南史》:杜栖以父病,旬日之间,便皮骨自支。

⑦古乐府有《行路难》。

其五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①。

昔去为忧乱兵入②,今来已恐邻人非③。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④。

共说总戎云鸟阵⑤,不妨游子芰荷衣⑥。

(末章总结,叙草堂前后情事。

上四忧归计之艰难,下四喜知交之可托。

贫无生事,则难归。

老藉凭几,则欲归。

乱后人非,则归亦凄凉。

怀古息机,则归堪避地。

生事句,承前生理。

几在句,承前衰颜。

邻人句,承前比邻。

息机句,承前奔走。

各有脉络。

《杜臆》:有严公将略,则游子可保无恙,豫知严公必能安蜀矣。

)①《高士传》:晋宋明不仕,杜门注黄老,孙登惠乌恙皮裹几。

谢脁《咏乌皮隐几》诗:“蟠木生附枝,刻削岂无施。

曲躬奉微用,聊承终宴疲。

”远注公《寄刘峡州》诗“凭几乌皮绽”,公盖素所爱者,故思之不置。

②乱兵,指徐知道之叛。

《世说》:乱兵相剥掠。

③《孔丛子》:邻人闻其凶凶也。

④陈子昂诗:“怀古正踌蹰。

”又:“未息汉阴机。

”按《楞严经》云:“息机归寂然。

”⑤《魏志》:诏大将军亲总六戎。

希曰:唐人以节度为总戎。

李观《邠宁节度享军记》:“仗钺总戎。

”《握奇经》:八阵,天、地、风、云为四正,飞龙、翼虎、鸟翔、蛇蟠为四奇。

梁简文帝《七励》:“回云鸟之密阵。

”杜田曰:太公六韬,以车骑分为鸟云之阵,取云散而鸟飞,变化无穷也。

⑥游子,公自谓。

不妨,无碍也。

《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王嗣奭曰:五作,意俱条畅,辞极稳称,都是真情真语,诗应如是。

今按:杜律如《秋兴》八首,《诸将》、《古迹》诸首,虽叠章联络,而语无重复,故其气骨丰神,俊迈不群。

若《寄严公》五首,意思颇嫌重出,盖赴草堂只是一事,寄严公只是一人,缕缕情绪,终觉言之繁絮耳。

但就其各章铺叙,自有层次。

首章言严公书札,次章言荆州赏新,三章言荒庭饮醉,四章以生理衰颜诉之,五章以生事息机告之。

说得迢递浅深,条理井然,而前以剖符起,后以总戎结,文治武功,均望严公,又实喜溢于词气间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8_29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9745875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