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得开字,章留后同游)

朝代:作者: 杜甫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

如闻龙象泣,足令信者哀。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临江久裴回。

山僧衣蓝缕,告诉栋梁摧。

公为顾宾徒,咄嗟檀施开。

吾知多罗树,却倚莲华台。

诸天必欢喜,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

穷子失净处,高人忧祸胎。

岁晏风破肉,荒林寒可回。

思量入道苦,自哂同婴孩。

注释原注:章留后同游,得开字。

依朱注编在广德元年之冬。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

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

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①。

如闻龙象泣②,足令信者哀。

(首述山寺荒残之象。

前佛,露石龛者。

世尊,坐殿中者。

)①黄希曰:诸经皆以佛为世尊。

②《维摩经》:菩萨势力,譬如龙象蹴踏,非驴所堪。

《翻译名义集》:水行中龙力最大,陆行中象力最大。

杜修可曰:《传灯录》云:龙象乃鳞毛类中最巨者,故经称僧之出类者曰龙象,非指佛象也。

③远注信者,指佞佛之徒。

使君骑紫马,捧拥从西来。

树羽静千里①,临江久徘徊。

山僧衣蓝缕②,..告诉栋梁摧③。

公为顾宾从④,咄嗟檀施开⑤。

(此记入寺施舍。

大官豪侈之状,僧家乞怜之态,摹写逼真。

)①《诗》:“崇牙树羽。

”②周弘正诗:“山僧尽凋散。

”《高僧传》:“带索蓝缕。

”《字林》:“南楚人贫衣被敝丑,谓之蓝缕。

”③《晋阳秋》:谢尚收涕告诉。

④《魏氏春秋》:钟会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⑤《石崇传》:为客作豆粥,咄嗟立办。

晋孙楚诗:人命皆有极,咄嗟不可保。

《文选注》:《大品经》:不施不悭,是名檀波罗蜜。

《大乘论》:“檀越者,檀施也,谓此人行檀能越贫穷海故。

”薛梦符曰:佛书:信施檀越。

王简栖《头陀寺碑》:日行不舍之檀,施诸群有。

黄希曰:佛书注:梵语檀波罗蜜,华言布施,此合华梵之语而云檀施。

吾知多罗树①,却倚莲华台②。

诸天必欢喜③。

鬼物无嫌猜。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④。

穷子失净处⑤,高人忧祸胎⑥。

(此借修寺托讽。

发愿布施,意在祈祐神天,若移此奉佛之心,以抚恤军士,岂非弘济才乎。

盖穷子多行秽不净,高见者宜防祸于未萌,穷子指士卒。

朱注谓讽章不修臣节,如穷子离净处而甘粪秽,将来自蹈祸机,如子璋、知道之破灭也。

恐无此当席骂主之理。

)①《西阳杂俎》:贝多,出摩伽陀国,树长六七丈,经冬不凋。

此树有三等,一多罗婆力叉贝多,二多梨婆力叉贝多,三部闍婆力叉贝多。

多罗多梨并书其叶。

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

贝多,汉翻为叶。

婆力叉汉翻为树。

西域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宝护,亦得五六百年。

《翻译名义集》:“贝多形如此方棕榈,极高,长八九十尺,花如黄米子。

”《嵩山记》:嵩高寺中,忽有思惟树,即贝多也,一年三花。

②《文殊传》:世尊之座高七尺,名七宝莲花台。

《大智度论》:“人中莲华,大不过尺。

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达多池中莲华,大如车盖。

天上宝莲华,复大于此。

如此莲华台,严净香妙可坐。

”③佛书有三界诸天,自欲界以上皆曰诸天。

《金刚经》:“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④王康琚诗:“周才信众人,偏智任诸己。

”补注旧本,“穷子”二句,在“抚士卒”之下。

黄白山将上下互调,独有体贴。

盖“穷子”原就佛徒言,“以兹抚士卒”,方推到章留后,语微婉而有致。

若将“穷子失净”接在士卒下,讥讽章氏,恐太切直。

前注指“穷子”为士卒,终觉未当。

⑤《法华经》:“譬如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长大复加困穷。

父求不得,穷子佣赁,遇到父舍,受雇除粪,污秽不净。

其父宣言,尔是我子,今我财物,皆是子有。

穷子闻言,即大欢喜。

”王融启:“闭三乘于穷子,发二谛于四蒙。

”⑥骆宾王诗:“高人傥有访。

”《枚乘传》:“福生有基,祸生有胎。

”岁晏风破肉①,荒林寒可回②。

思量入道苦③,自晒同婴孩④。

(此自慨而含讽意。

上文檀施抚卒,告章之意已完,此下颇难措语,兹将己意伴结,讽谕在离即之间。

言当此寒尽春来之候,方欲如婴孩之自适,岂能与山僧辈为此入道之艰苦乎。

此章前三段各八句,后段四句收。

①唐吴少微侍:“岁晏风落山。

”②谢灵运诗:“荒林纷沃若。

”③《金刚经》:“虚空可思量否。

”《洛阳伽蓝记》:灵觉寺宝明,尝作陇西太守,弃官入道。

④《老子》:“若婴儿之未孩。

”郭璞诗:“奇龄迈五龙,千岁方婴孩。

”《汉武内传》:延陵阳形有婴孩之貌,仙宫以青真小童为号。

朱鹤龄曰:章彝事,二史无考,但附见《严武传》云,武再镇剑南,杖杀之。

公在东川,与往来最数,然《桃竹杖》、《冬狩行》语皆含刺,他诗又以指挥能事、训练强兵称之。

大抵彝之为人,将略似优,乃心不在王室。

是冬天子在陕,彝从容校猎,未必无拥兵观望、坐制一方之意。

公窥其微而不敢诵言,因游寺以讽谕之。

世尊尘埃,咄嗟檀施,岂天子蒙尘,独能宴然罔闻乎。

“以兹抚士卒,孰曰非周才”,欲其用此道以治兵敌忾,无但广求福田也。

而其词意含蓄,此公之善于忠告乎。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0_23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99873484.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