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日涂中成

朝代:作者: 司马光

贱生习山野,愚陋出於骨。

虽为冠带拘,性非藩笼物。

扬鞭出都门,旷若解徽绋。

是时天风恶,灵沼波荡汩。

龙鬣互骞腾,鸥群远浮没。

川原浸疏豁,烟火稍萧瑟。

草木虽示荣,春态先往佛。

桑稀林已斜,柳弱条可屈。

蛛丝罥晴阳,鼠上壅新窟。

徐驱款段马,放辔不呵咄。

与尔同逍遥,红尘免蓬勃。

别一章改韵同五诗呈尧夫

朝代:作者: 司马光

家虽在城阙,萧瑟似山阿。

远去名利窟,自称安乐窝。

云归白石洞,鹤立碧松柯。

得丧非吾事,何须更寤歌。

和潞公行及白马寺得留守相公书云名园例惜好

朝代:作者: 司马光

相国东郊迓帝师,油幢交映碧参差。

都人共喜安舆到,正是余花可惜时。

注释原题:和潞公行及白马寺得留守相公书云名园例惜好花以俟同赏诗二章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权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朝代:作者: 司马光

素舸朱篷青竹稿,棹歌风散近还遥。

斜阳借问归何处,家住水村郎姓萧。

上郡南三十里有相思亭在太山之麓二水所交平

朝代:作者: 司马光

塞下春寒在,东风雪满须。

河阳机上妇,知我苦辛玩。

注释原题:上郡南三十里有相思亭在太山之麓二水所交平皋之上往来者徒习其名莫详其义庆历甲申岁余适延安过於其下于时夏虜梗边征戍未息窃感东山采薇之义叙其情而愍其劳因作五诗庶几不违周公之指且以释亭这名尔

上郡南三十里有相思亭在太山之麓二水所交平

朝代:作者: 司马光

岭上双流水,犹知会合时。

行人过於此,那得不相思。

注释原题:上郡南三十里有相思亭在太山之麓二水所交平皋之上往来者徒习其名莫详其义庆历甲申岁余适延安过於其下于时夏虜梗边征戍未息窃感东山采薇之义叙其情而愍其劳因作五诗庶几不违周公之指且以释亭这名尔

上郡南三十里有相思亭在太山之麓二水所交平

朝代:作者: 司马光

偃蹇登修阪,高侵云日间。

贬值征戍客,跋马望家山。

注释原题:上郡南三十里有相思亭在太山之麓二水所交平皋之上往来者徒习其名莫详其义庆历甲申岁余适延安过於其下于时夏虜梗边征戍未息窃感东山采薇之义叙其情而愍其劳因作五诗庶几不违周公之指且以释亭这名尔

九日登陆麻兰坂

朝代:作者: 司马光

客路逢佳节,无欢更益愁。

前山造云日,登陟不因游。

今古路行

朝代:作者: 司马光

出门道路多,纵横不我测。

我今欲远行,须问曾行客。

徐徐逢路人,咨问青松侧。

客曰君何往,答曰游京邑。

客仍指要路,而言行有益。

古路虽大道,不如今路直。

但行今人路,犹如假羽翼。

彼客虽我去,独自踟蹰立。

为见今古路,无乃须差忒。

今路足轮蹄,古路饶荆棘。

欲行今人路,恐背古人迹。

拟行古人路,今人笑迂僻。

又拟不出门,奈有饥寒逼。

哀哀于此情,悠悠苍天色。

不避今人嫌,路须行古陌。

古陌虽难远,且保无劂失。

勉哉自勉哉,前古......更多

八月十五夜陪遛守宣徽登西楼值雨待月久不见

朝代:作者: 司马光

经岁待佳节,无如阴霭何。

果然时雨足,安用月华多。

未免银红进,空闻玉漏过。

庾公兴不浅,久为驻鸣珂。

12345 共125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