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

朝代:作者: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

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释注释:山海经北山经:发鸠山有鸟名精卫,是炎帝女女娃所变。

女娃游东海,溺死;

后化为精卫,卫西山的木、石,往填东海。

明亡后,顾炎武立志复国;

诗以精卫为喻,写他的抗清复明的决心。

作于清世祖顺治四年(1647)。

“万事”四句:问精卫。

尔:指精卫。

“终古”永远。

......更多

赋得秋柳

朝代:作者: 顾炎武 体裁: 七律

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

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

老去桓公重出塞,罢官陶令乍归家。

先皇玉座灵和殿,泪洒西风日又斜。

路舍人客居太湖东山三十年,寄此代柬

朝代:作者: 顾炎武

翡翠年深伴侣稀,清霜憔悴减毛衣。

自从一上南枝宿,更不回身向北飞!

注释诗中用翡翠鸟比喻自己,向友人表达了自己经终不渝的抗清信念。

前两句感叹自己年迈体弱了,抗清的志士也少了。

后两句表示,自己决不灰心丧气,一定要把抗清斗争进行到底。

解释①路舍人--指路泽溥。

他是明末大臣路振飞的儿子,明亡后和弟弟路泽浓隐居太湖东山,从事抗清活动。

顾炎武和他往来密切。

有时住在他家里。

舍人,是尊称。

三十年--指明亡以来。

这首......更多

过苏禄东王墓

朝代:作者: 顾炎武 体裁: 七律 类别:怀古

丰碑遥见炳奎题,尚忆先朝宠日殚。

世有国人供洒扫,每勤词客驻轮蹄。

九河水壮龙狐出,十二城荒向鹤栖。

下马一为郯子问,中原云鸟正凄迷。

注释注释:苏禄国东王墓: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今菲律宾)东王巴都葛叭哈喇、西王巴都葛叭苏里和峒王巴都葛叭喇卜率领家眷一行340多人访问中国,受到明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的热情接待,在北逗留27天。

在取道运河回国途经德州时东王不幸遭疾,病故德州。

明成祖朱棣派礼......更多

酬朱监纪四辅

朝代:作者: 顾炎武 体裁: 七律

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朝代:作者: 顾炎武 体裁: 七律

重寻荒径一冲泥,谷口墙东路不迷。

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凄凄。

松阴旧翠长浮院,菊芯初黄欲照畦。

自笑漂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

海上

朝代:作者: 顾炎武 体裁: 七律

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

名王白门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

秦望云空阳鸟散,冶山天远朔风回。

楼船见说军容盛,左次犹虚授铖才。

注释1、这首诗概括叙述南明诸王或降或遁,但作者把希望寄托在福建的唐王身上。

首二句:总领全诗,大意说登临四望,河山易帜,疮痍满目,时事堪忧。

胥台,即姑苏台。

《苏州府志》:“姑苏台,在胥门外,一名胥台。

”按乙酉六月初七日,清兵破苏州。

2、“名王”二句:指南明诸王,相断被俘降清......更多

12 共1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