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朝代: 现代 作者: 毛泽东 体裁: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注释注释:井冈山、黄洋界:见《西江月·井冈山》的注释。

三十八年:这是从一九二七年九月毛泽东上井冈山算起。

二九年初毛泽东带兵下山,至此时已离开井冈山三十六年。

可上九天揽月:李......更多

沁园春·长沙

朝代: 现代 作者: 毛泽东 体裁: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注释: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一九一......更多

沁园春·雪

朝代: 现代 作者: 毛泽东 体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更多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朝代: 现代 作者: 毛泽东 体裁:

颜斶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注释1950年11月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朝代: 现代 作者: 毛泽东 体裁: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释注释:赤县:战国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

翩跹:跳舞轻盈状。

一唱雄鸡天下白: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

万方:古人称国族为方,《易经》有“鬼方”。

于阗(tian2):汉朝西域国名,在今新疆。

兴会:兴致、兴趣。

附 柳亚子原词火树银花不夜天......更多

浪淘沙·北戴河

朝代: 现代 作者: 毛泽东 体裁: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注释注释: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魏武、碣(jie2)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过碣石山。

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

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以观......更多

清平乐·会昌

朝代: 现代 作者: 毛泽东 体裁: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注释注释:会昌:县名,在江西南部。

颠:同“巅”,山峰。

东溟:东海。

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帝纪》,“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题解这首词,毛泽东曾有注云“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

”当时,中共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德......更多

清平乐·蒋桂战争

朝代: 现代 作者: 毛泽东 体裁: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注释注释:蒋桂战争: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一九二九年二至四月间为控制两湖而进行的战争。

四月,桂系放弃武汉,败入广西。

一枕黄梁:典出唐沈既济的《枕中记》,讲一个叫卢生的,在旅店向一个道士叹述穷困不得志。

道士就拿出一个枕头,说枕在上面就能使他“荣适如志”。

卢生在梦中从婚到死,享尽荣华富......更多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朝代: 现代 作者: 毛泽东 体裁: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注释原注: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国语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坠高堙庳,以害天下。

......更多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朝代: 现代 作者: 毛泽东 体裁: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注释注释:白云山:江西吉安东县东固镇西南面。

第二次反围剿时的主战场。

飞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嗟:嗟叹。

题解蒋介石认为第一次大“围剿”败在“长驱直入”,因此第二次大“围剿”改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缩包围”。

......更多

6789 共8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