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兰山寄张五

朝代: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五古

北山白山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简析:诗人以隐逸出名,此诗饱含清秋的逸兴,语言凝练自然。

结定襄郡狱效陶体

朝代:作者: 崔颢 体裁: 五古

我在河东时,使往定襄里。

定襄诸小儿,争讼纷城市。

长老莫敢言,太守不能理。

谤书盈几案,文墨相填委。

牵引肆中翁,追呼田家子。

我来折此狱,五听辨疑似。

小大必以情,未尝施鞭箠。

是时三月暮,遍野农桑起。

里巷鸣春鸠,田园引流水。

此乡多杂俗,戎夏殊音旨。

顾问边塞人,劳情曷云已。

注释肆中翁:一作市井翁。

农耕:一作农桑。

出处全唐诗全唐诗:卷130_8

读书

朝代:作者: 柳宗元 体裁: 五古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出处全唐诗:卷353-33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朝代:作者: 李白 体裁: 五古

王子析道论,微言破秋毫。

还归布山隐,兴入天云高。

尔去安可迟,瑶草恐衰歇。

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

傲然遂独往,长啸开岩扉。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愿言弄笙鹤,岁晚来相依。

出处全唐诗:卷174_32

送裴四判官赴河西军试

朝代:作者: 刘长卿 体裁: 五古

吏道岂易惬,如君谁与俦。

逢时将骋骥,临事无全牛。

鲍叔幸相知,田苏颇同游。

英资挺孤秀,清论含古流。

出塞佐持简,辞家拥鸣驺。

宪台贵公举,幕府资良筹。

武士伫明试,皇华难久留。

阳关望天尽,洮水令人愁。

万里看一鸟,旷然烟霞收。

晚花对古戍,春雪含边州。

道路难暂隔,音尘那可求。

他时相望处,明月西南楼。

出处全唐诗:卷150_4

七日登乐游故墓

朝代:作者: 卢照邻 体裁: 五古

四序周缇籥,三正纪璇耀。

绿野变初黄,旸山开晓眺。

中天擢露掌,匝地分星徼。

汉寝眷遗灵,秦江想余吊。

蚁泛青田酌,莺歌紫芝调。

柳色摇岁华,冰文荡春照。

远迹谢群动,高情符众妙。

兰游澹未归,倾光下岩窈。

出处全唐诗:卷41_39

七月一日作

朝代:作者: 白居易 体裁: 五古

七月一日天,秋生履道里。

闲居见清景,高兴从此始。

林间暑雨歇,池上凉风起。

桥竹碧鲜鲜,岸莎青靡靡。

苍然古磐石,清浅平流水。

何言中门前,便是深山里。

双僮侍坐卧,一杖扶行止。

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

出处全唐诗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朝代:作者: 李贺 体裁: 五古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绿。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

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注释绿:一作(艹录)。

洛南:一作洛阳。

------------------------元和八年,赴潞州途中。

注:1:一夕遶山秋,香露溘蒙菉:溘,沾湿也。

蒙,茑萝类。

《离骚》:"薋菉葹以盈室兮。

"注云:菉,王刍也。

恶草。

2: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云阪,云绕山坡也。

露朴,犹露凝。

朴,木密也。

3:洛南今已逺......更多

三月三十日作

朝代:作者: 白居易 体裁: 五古

今朝三月尽,寂寞春事毕。

黄鸟渐无声,朱樱新结实。

临风独长叹,此叹意非一。

半百过九年,艳阳残一日。

随年减欢笑,逐日添衰疾。

且遣花下歌,送此杯中物。

出处全唐诗

下第后屏居书怀寄张侍御

朝代:作者: 李频 体裁: 五古

刖足岂一生,良工隔千里。

故山彭泽上,归梦向汾水。

低催神气尽,僮仆心亦耻。

未达谁不知,达者多忘此。

行年忽已壮,去老年更几。

功名如不彰,身殁岂为鬼。

才看芳草歇,即叹凉风起。

骢马未来朝,嘶声尚在耳。

出处全唐诗:卷589-63

678910 共44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