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篇

作者: 孙武 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

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

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

退而......更多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更多

素问·玉机真藏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

岐伯对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

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

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胠胁满。

帝曰:善。

夏脉如钩,何如而钩?

岐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更多

素问·藏气法时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

岐伯对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以决成败,而定五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更多

素问·至真要大论

作者: 佚名 黄帝内经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

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

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

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

少阴司天,其化以热;

太阴司天,其化以湿;

少阳司天,其化以火;

阳明司天,其化以燥;

阳司天,其化以寒。

以所临藏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

岐伯曰:司天同......更多

水部·井泉水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释名井水 气味甘、微寒、无毒。

主治逐痰下降(即治逆痰),下胸胃淤浊,止吐。

水部·地浆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释名掘地,达到黄土层,约三尺深,用新汲水灌入,搅浊,等水沉清后,取消水用。

这就是地浆,亦称“土浆”。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解中毒烦闷,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

例如吃花椒、胡椒过多,吃没有煮熟的野芋,误吃砒霜等,都会中毒,饮地浆可解。

有些病人,在服人含有荆芥的药剂后,如吃黄鱼,也会中毒,用地浆做解药,有效。

得“干霍乱”症(欲吐吐不出,想不出,上膨下胀,闷苦万分)的人,饮地浆三至五杯,禁忌米汤,......更多

水部·阿井泉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释名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也。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逐痰下降(即治逆痰),下胸胃淤浊,止吐。

附方阿井在今山东阳谷县,即古代东阿县。

井下水直通济南,所以济南的井水,也有阿井水的作用。

这支水叫作济水。

早在周代,《管子》就记载着:济水青白,吃这种水的人,身体坚劲,很少皮肤病。

考释李时珍在其发明项下曰:“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也。

”考阿井,为现在的山东省阳谷县东北阿城镇的“古阿井......更多

水部·神水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释名《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

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解渴去热。

考释李时珍在该药的集解项下转引《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

”由此可见,逢农历五月五日午时下雨时,从砍伐的竹竿中沥取的水就是神水。

同时也可知神水早在前人的《金门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水部·浸蓝水

作者: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考释 李时珍在该药发明项下曰:“蓝水、染布水,皆取蓝及石灰能杀虫解毒之义。

”又在草部蓝淀一药的释名项下曰:“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

亦可干收,用染青碧。

”据考,蓝是指加工蓝色染料的植物,主要为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Ait.)。

可见,浸蓝水就是用蓼蓝、石灰等加工蓝色染料过程中产生的水。

678910 共7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