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战计·以逸待劳

作者: 佚名 三十六计

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原道

作者: 刘勰 文心雕龙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

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

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

......更多

辨骚

作者: 刘勰 文心雕龙

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

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

昔汉武爱《骚》,而淮南作《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

蝉蜕秽浊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涅而不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班固以为∶“露才扬己,忿怼沉江。

羿浇二姚,与左氏不合;

昆仑悬圃,非《经》义所载。

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虽非明哲,......更多

明诗

作者: 刘勰 文心雕龙

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

”圣谟所析,义已明矣。

是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舒文载实,其在兹乎!

诗者,持也,持人情性;

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昔葛天乐辞,《玄鸟》在曲;

黄帝《云门》,理不空弦。

至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辞达而已。

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

太康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

自商暨周,《雅》、《颂》圆......更多

雍也篇

作者: 佚名 论语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

”子曰:“雍之言然。

”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更多

述而篇

作者: 佚名 论语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子食于有丧者之......更多

颜渊篇

作者: 佚名 论语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为之难,......更多

十二本纪·秦本纪

作者: 司马迁 史记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

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

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

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

已成,帝锡玄圭。

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

”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皁游。

尔後嗣将大出。

”乃妻之姚姓之玉女。

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

舜赐姓嬴氏。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

二曰若木,实费氏。

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费昌当夏桀之......更多

十二本纪·高祖本纪

作者: 司马迁 史记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好酒及色。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及见怪,岁竟,......更多

十二本纪·孝文本纪

作者: 司马迁 史记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

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

太后薄氏子。

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

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危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事在吕后语中。

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

代王问左右郎中令张武等。

张武等议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大将,习兵,多谋诈,此其属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

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此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

原大王称疾......更多

12345 共74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