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朝代:作者: 邓剡 体裁:

疏雨洗天晴。

枕簟凉生。

井梧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

月淡潮平。

便携酒访新亭。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释注释:邓剡被俘虏,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

在途经建康,邓剡作了此词。

这首词寓含有怀古感今的浓浓深情,语言极为明快,堪称邓剡现存的词中的一篇佳作。

“疏雨洗天清 。

枕簟凉生 。

井桐一叶做秋声”。

暑退寒来之节气替代,说出盛极而衰的人生哲理。

古话说得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更多

淳熙戊戌在家聚徒期以秋冬随子赴任作诗二绝

朝代:作者: 孙介

此去相从有半年,分携恐在暮秋天。

若能早夜四精进,他日生涯胜买田。

注释原题:淳熙戊戌在家聚徒期以秋冬随子赴任作诗二绝示诸生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释注释: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八岁的,辛弃疾由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但随即又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了职务,作者不得不回到在上饶灵山之隈建成不久的带湖新居过退隐的生活。

作者不仅没有因被迫闲居而苦恼,反倒有摆脱官场纷扰的愉悦。

因此,在闲居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赞......更多

清平乐 太山上作

朝代:作者: 元好问 体裁:

江山残照。

落落舒清眺。

漳壑风来号万穷。

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

醯鸡日远天高。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注释注释:蒙古灭金之后 ,元好问感慨故国沦亡 ,不愿为官 。

公元1236 年3 月 ,他与一位友人赴泰安旅行,在三十天的行程中,他游览了东岳泰山并写下了《清平乐》等词。

在词中,元问好表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时世事得失的闲淡心情。

词一开篇,便展现了一派苍莽景象。

夕阳的余晖照遍了眼前的山峦河流......更多

清平乐 太湖月波

朝代:作者: 沈禧 体裁:

秋蟾澄皎。

影落波心小。

三万六千何渺渺。

倒浸玉京瑶岛。

*娥笑倚栏干。

素鸾飞处光寒。

唤起谪仙同玩,浩歌激碎狂澜。

江山残照。

落落舒清眺。

漳壑风来号万穷。

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

醯鸡日远天高。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注释注释:蒙古灭金之后 ,元好问感慨故国沦亡 ,不愿为官 。

公元1236 年3 月 ,他与一位友人赴泰安旅行,在三十天的行程中,他游览了东岳泰山并写下了《清平乐》等词。

在词中,元问好表......更多

清平乐 太湖月波

朝代:作者: 沈禧 体裁:

秋蟾澄皎。

影落波心小。

三万六千何渺渺。

倒浸玉京瑶岛。

*娥笑倚栏干。

素鸾飞处光寒。

唤起谪仙同玩,浩歌激碎狂澜。

秋蟾澄皎。

影落波心小。

三万六千何渺渺。

倒浸玉京瑶岛。

*娥笑倚栏干。

素鸾飞处光寒。

唤起谪仙同玩,浩歌激碎狂澜。

江山残照。

落落舒清眺。

漳壑风来号万穷。

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

醯鸡日远天高。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注释注释:蒙古灭金之后 ,元好问感慨故国沦亡 ,不愿为官 。

公元1236 年......更多

清平乐

朝代:作者: 姚燧 体裁:

菲菲香雪。

更照溶溶月。

管被司花嫌太洁。

故遗啼鹃溅血。

方舒笑脸迎丹。

两声深院珊珊。

有底春愁未诉,向人红泪阑干。

秋蟾澄皎。

影落波心小。

三万六千何渺渺。

倒浸玉京瑶岛。

*娥笑倚栏干。

素鸾飞处光寒。

唤起谪仙同玩,浩歌激碎狂澜。

秋蟾澄皎。

影落波心小。

三万六千何渺渺。

倒浸玉京瑶岛。

*娥笑倚栏干。

素鸾飞处光寒。

唤起谪仙同玩,浩歌激碎狂澜。

江山残照。

落落舒清眺。

漳壑风来号万穷。

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

醯鸡日远天......更多

清平乐

朝代:作者: 姚燧 体裁:

水仙装束。

风致清逾淑。

春竟枝头添萼绿。

要与梅花仲叔。

生红从此羞颜。

甘同桃李漫山。

不是冥鸿过尽,情教衔子荆蛮。

菲菲香雪。

更照溶溶月。

管被司花嫌太洁。

故遗啼鹃溅血。

方舒笑脸迎丹。

两声深院珊珊。

有底春愁未诉,向人红泪阑干。

秋蟾澄皎。

影落波心小。

三万六千何渺渺。

倒浸玉京瑶岛。

*娥笑倚栏干。

素鸾飞处光寒。

唤起谪仙同玩,浩歌激碎狂澜。

秋蟾澄皎。

影落波心小。

三万六千何渺渺。

倒浸玉京瑶岛。

*娥笑倚栏干。

素鸾飞处光......更多

清平乐 子 祝福 薛子余弄璋

朝代:作者: 段成己 体裁:

东君调度。

错怨春迟暮。

一叶兰芽今始露。

香满君家庭户。

抱看玉骨亭亭。

精神秋水分明。

自是人间英物,不须更试啼声。

水仙装束。

风致清逾淑。

春竟枝头添萼绿。

要与梅花仲叔。

生红从此羞颜。

甘同桃李漫山。

不是冥鸿过尽,情教衔子荆蛮。

菲菲香雪。

更照溶溶月。

管被司花嫌太洁。

故遗啼鹃溅血。

方舒笑脸迎丹。

两声深院珊珊。

有底春愁未诉,向人红泪阑干。

秋蟾澄皎。

影落波心小。

三万六千何渺渺。

倒浸玉京瑶岛。

*娥笑倚栏干。

素鸾飞处光......更多

清平乐 忆吴江赏木樨

朝代:作者: 辛弃疾 体裁:

少年痛饮。

忆向吴江醒。

明月团圆高树影。

十里蔷薇水冷。

大都一点宫黄。

人间直恁芳芬。

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注释注释①此闲居带湖之作。

吴江:今江苏吴江县。

按:稼轩自隆兴二年(1164)冬,或乾道元年(1165)春,江阴签判任满后,曾有一段流寓吴江的生活。

木樨(xī西):桂花。

按:一本题作“谢叔良惠木樨”。

两种题序,互为补充。

友人赠桂,思绪流向当年的吴江之行。

上片写景,以景衬情。

下片承“高树影”而咏......更多

3637383940 共7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