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

朝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喓喓[1]草虫,趯趯[2]阜螽;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未见君子,忧心惙惙[3]。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注释注释:[1]:音要,虫鸣。

草虫:一种能叫蝗虫[2]:音梯,昆虫跳跃之状仲春采蕨,正是男女求爱季节[3]:音戳,愁苦的样子草虫.大夫妻能以礼自防也.-----------......更多

药山赞

朝代:作者: 释普度

瓶内水,松下经。

有人来问,觌面相呈。

白云散尽秋天青。

菊岩

朝代:作者: 叶师文

东风红紫过千千,独着黄衣不敢先。

万仞峰头今一萼,别无花木可秋天。

朝代:作者: 谢枋得

渊明岂但隐逸人,渊明素怀诸葛志。

清香不独占秋天,菊潭一滴三千岁。

朝代:作者: 郑谷 体裁: 七绝

王孙莫把比荆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释注释:这是一首咏物诗。

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

很明显,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

“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杂草。

菊,仅从其枝叶看,与蓬蒿有某些类似之处,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是很容易把菊当作蓬蒿的。

......更多

菩萨蛮

朝代:作者: 尹鹗 体裁:

陇云暗合秋天白,俯窗独坐窥烟陌。

楼际角重吹,黄昏方醉归。

荒唐难共语,明日还应去。

上马出门时,金鞭莫与伊。

鸣鸣晓角调如语,画楼三会喧雷鼓。

枕上梦方残,月光铺水寒。

蛾眉应敛翠,咫尺同千里。

宿酒未全消,满怀离恨饶。

锦茵闲衬丁香枕,银釭烬落犹慵寝。

颙坐遍红炉,谁知情绪孤。

少年狂荡惯,花曲长牵绊。

去便不归来,空教骏马回。

出处全唐诗:卷895-14

菩萨蛮

朝代:作者: 纳兰性德 体裁: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

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

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

朝代:作者: 黄庭坚

公才如洪河,灌注天下半。

风日未尝撄,昼夜圣所叹。

名世二十年,穷无歌舞玩。

入宫又见妒,徒友飞鸟散。

一饱事难谐,五车书作伴。

风雨暗楼台,鸡鸣自昏旦。

虽非锦绣赠,欲报青玉案。

文似离骚经,诗窥关雎乱。

贱生恨学晚,曾未奉巾盥。

昨蒙双鲤鱼,远托郑人缓。

风义薄秋天,神明还旧贯。

更磨荐祢墨,推挽起疲懦。

忽忽未嗣音,微阳归候炭。

仁风从东来,拭目望斋馆。

鸟声日日春,柳色弄晴暖。

漫有酒盈樽,何因见此粲。

注释注释:原题:......更多

葛溪驿

朝代:作者: 王安石 体裁: 七律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释葛溪驿在江西弋阳县,这首诗是写他在驿站中看到的自然景物,引起乡思和岁时已晚的感觉,从而抒发对国事的感怀。

开头,“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漏”,古代计时的仪器,漏未央即夜未尽,夜很深的意思。

全联是说,在一个秋天的深夜,天边缺月,暗淡无光。

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更多

蒹葭

朝代: 先秦 作者: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注释注释:[1]:音西,干[2]:音四,水边[3]:音止,水中的小沙滩《蒹葭》属于秦风。

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

......更多

4647484950 共7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