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日陪元鲁山德秀登北城,瞩对新霁,因以

朝代:作者: 萧颖士

山县绕古堞,悠悠快登望。

雨馀秋天高,目尽无隐状。

绵连滍川回,杳渺鸦路深。

彭泽兴不浅,临风动归心。

赖兹琴堂暇,傲睨倾菊酒。

人和岁已登,从政复何有。

远山十里碧,一道衔长云。

青霞半落日,混合疑晴曛。

渐闻惊栖羽,坐叹清夜月。

中欢怆有违,行子念明发。

仅能泯宠辱,未免伤别离。

江湖不可忘,风雨劳相思。

明时当盛才,短伎安所设。

何日谢百里,从君汉之澨。

出处全唐诗:卷154_8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朝代:作者: 李白 体裁: 七古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释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

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见《舆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陈其足下,为观景的胜地。

这首诗,李白写自己夜登城西楼所见所感。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诗人是在静寂的夜间,独自一人登上城西楼的。

......更多

长安晚秋

朝代:作者: 赵嘏 体裁: 七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注释](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雾。

拂曙:拂晓。

(2)高秋:深秋。

(3)渚:池沼。

(4)鲈鱼:巨口细鳞,惟松江四腮的最好。

(5)南冠:楚冠。

[译文]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美女靖的寒意,汉家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

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更多

长安秋望

朝代:作者: 杜牧 体裁: 五绝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释注释: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

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

“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

“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

“外”,是“上”的意思。

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更多

长恨歌

朝代:作者: 白居易 体裁: 七古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更多

长斋月满寄思黯

朝代:作者: 白居易 体裁: 七古

一日不见如三月,一月相思如七年。

似隔山河千里地,仍当风雨九秋天。

明朝斋满相寻去,挈榼抱衾同醉眠。

出处全唐诗

长相思

朝代:作者: 李煜 体裁: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注释1.云:指如云的鬓发.涡:别作"窝".一涡(wo),即一束.一说音guo,意为青紫色的丝带,束发用。

2.玉:指玉簪。

3.衫儿:别作“春衫”。

罗:丝。

这里指丝制的罗裙。

4.黛螺:别作“翠娥”。

指代眉毛。

5.秋风:别作"风声". 6.雨相和:雨声和风声相交织.别作"雨如何". 7.帘外:别作"窗外".三......更多

闲中口占数绝·浓绿中见芍药一朵

朝代:作者: 郑清之

杏桃结子已成翁,稚绿中间着耄红。

阶药元来如许寿,麦秋天气露春工。

闷书

朝代:作者: 李昌符 体裁: 七绝

病来难处早秋天,一径无人树有蝉。

归计未成书半卷,中宵多梦昼多眠。

出处全唐诗:卷601-32

阮郎归

朝代:作者: 晏几道 体裁: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寻堪和梦无。

注释注释:此词抒写的是居者思行者的情怀,但它同其他同类主题的作品比较,在技巧上自有特色。

作者在词中运用层层开剥的手法,把人物面对的情感矛盾逐步推上尖端,推向绝境,从而展示了人生当中不可解脱的一种深沉的痛苦。

上片起首两句将物与人比照起来写,意谓往昔所用香粉虽给人以残旧之感 ,但物仍故物,香......更多

6162636465 共70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