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作

朝代:作者: 白居易 体裁: 五古

七月一日天,秋生履道里。

闲居见清景,高兴从此始。

林间暑雨歇,池上凉风起。

桥竹碧鲜鲜,岸莎青靡靡。

苍然古磐石,清浅平流水。

何言中门前,便是深山里。

双僮侍坐卧,一杖扶行止。

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

出处全唐诗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朝代:作者: 李贺 体裁: 五古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绿。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

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注释绿:一作(艹录)。

洛南:一作洛阳。

------------------------元和八年,赴潞州途中。

注:1:一夕遶山秋,香露溘蒙菉:溘,沾湿也。

蒙,茑萝类。

《离骚》:"薋菉葹以盈室兮。

"注云:菉,王刍也。

恶草。

2: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云阪,云绕山坡也。

露朴,犹露凝。

朴,木密也。

3:洛南今已逺......更多

三月三十日作

朝代:作者: 白居易 体裁: 五古

今朝三月尽,寂寞春事毕。

黄鸟渐无声,朱樱新结实。

临风独长叹,此叹意非一。

半百过九年,艳阳残一日。

随年减欢笑,逐日添衰疾。

且遣花下歌,送此杯中物。

出处全唐诗

下第寄知己

朝代:作者: 曹邺 体裁: 五古

长安孟春至,枯树花亦发。

忧人此时心,冷若松上雪。

自知才不堪,岂敢频泣血。

所痛无罪者,明时屡遭刖。

故山秋草多,一卷成古辙。

夜来远心起,梦见潇湘月。

大贤冠盖高,何事怜屑屑。

不令伤弓鸟,日暮飞向越。

闻知感激语,胸中如有物。

举头望青天,白日头上没。

归来通济里,开户山鼠出。

中庭广寂寥,但见薇与蕨。

无虑数尺躯,委作泉下骨。

唯愁揽清镜,不见昨日发。

愿怜闺中女,晚嫁唯守节。

勿惜四座言,女巧难自说。

出处全唐诗

与王楚同登青龙寺上方

朝代:作者: 李益 体裁: 五古

连冈出古寺,流睇移芳宴。

鸟没汉诸陵,草平秦故殿。

摇光浅深树,拂木参差燕。

春心断易迷,远目伤难遍。

壮日各轻年,暮年方自见。

注释拂木:一作拂水。

出处全唐诗全唐诗:卷282_36

与琳法师

朝代:作者: 毛明素 体裁: 五古

冶长倦缧绁,韩安叹死灰。

始验山中木,方知贵不材。

出处全唐诗:卷38_26

与生公寻幽居处

朝代:作者: 张九龄 体裁: 五古

同方久厌俗,相与事遐讨。

及此云山去,窅然岩径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

清谐欣有得,幽闲欻盈抱。

我本玉阶侍,偶访金仙道。

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

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

不种缘岭竹,岂植临潭草。

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

期为静者说,曾是终焉保。

今为简书畏,只令归思浩。

出处全唐诗:卷47_19

与生公游石窟山

朝代:作者: 张九龄 体裁: 五古

探秘孰云远,忘怀复尔同。

日寻高深意,宛是神仙中。

跻险构灵室,诡制非人功。

潜洞黝无底,殊庭忽似梦。

岂如武安凿,自若茅山通。

造物良有寄,嬉游乃惬衷。

犹希咽玉液,从此升云空。

咄咄共携手,冷然且驭风。

出处全唐诗:卷47_20

七步诗

朝代: 魏晋 作者: 曹植 体裁: 五古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注释:豆萁:豆秸。

釜:锅。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

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更多

七泉寺上方

朝代:作者: 王建 体裁: 五古

长年好名山,本性今得从。

回看尘迹遥,稍见麋鹿踪。

老僧云中居,石门青重重。

阴泉养成龟,古壁飞却龙。

扫石礼新经,悬幡上高峰。

日夕猿鸟合,觅食听山钟。

将火寻远泉,煮茶傍寒松。

晚随收药人,便宿南涧中。

晨起冲露行,湿花枝茸茸。

归依向禅师,愿作香火翁。

出处全唐诗:卷297_12

1617181920 共44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