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月明夜闻笛

朝代:作者: 于鹄 体裁: 七绝

浦里移舟候信风,芦花漠漠夜江空。

更深何处人吹笛,疑是孤吟寒水中。

出处全唐诗:卷310-40

题南峰褚道士

朝代:作者: 于鹄

得道南山久,曾教四皓棋。

闭门医病鹤,倒箧养神龟。

松际风长在,泉中草不衰。

谁知茅屋里,有路向峨嵋。

出处全唐诗:卷310-12

南谿书斋

朝代:作者: 于鹄

茅屋往来久,山深不置门。

草生垂井口,花落拥篱根。

入院将雏鸟,寻萝抱子猿。

曾逢异人说,风景似桃源。

出处全唐诗:卷310-8

古词三首

朝代:作者: 于鹄 体裁: 五古

素丝带金地,窗间掬飞尘。

偷得凤凰钗,门前乞行人。

新长青丝发,哑哑言语黠。

随人敲铜镜,街头救明月。

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

并长两心熟,到大相呼名。

出处全唐诗:卷310-50

哭刘夫子

朝代:作者: 于鹄 体裁: 五古

近问南州客,云亡已数春。

痛心曾受业,追服恨无亲。

孀妇归乡里,书斋属四邻。

不知经乱后,奠祭有何人。

出处全唐诗:卷310-33

哭李暹

朝代:作者: 于鹄 体裁: 七绝

驱马街中哭送君,灵车碾雪隔城闻。

唯有山僧与樵客,共舁孤榇入幽坟。

出处全唐诗:卷310-58

宿西山修下元斋咏

朝代:作者: 于鹄 体裁: 五古

幽人在何处,松桧深冥冥。

西峰望紫云,知处安期生。

沐浴溪水暧,新衣礼仙名。

脱屐入静堂,绕像随礼行。

碧纱笼寒灯,长幡缀金铃。

林下听法人,起坐枯叶声。

启奏修律仪,天曙山鸟鸣。

分行布菅茅,列坐满中庭。

持斋候撞钟,玉函散宝经。

焚香开卷时,照耀金室明。

投简石洞深,称过上帝灵。

学道能苦心,自古无不成。

出处全唐诗:卷310-52

山中寄樊仆射

朝代:作者: 于鹄 体裁: 五律

却忆东溪日,同年事鲁儒。

僧房闲共宿,酒肆醉相扶。

天畔双旌贵,山中病客孤。

无谋还有计,春谷种桑榆。

出处全唐诗:卷310-2

山中访道者

朝代:作者: 于鹄 体裁: 五古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V 牙断行处,光滑猿猱迹。

忽然风景异,乃到神仙宅。

天晴茅屋头,残云蒸气白。

隔窗梳发声,久立闻吹笛。

抱琴出门来,不顾人间客。

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落叶埋长松,出地才数尺。

曾读上清经,知注长生籍。

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

出处全唐诗:卷310-55

巴女谣

朝代:作者: 于鹄 体裁: 七古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注释注释:诗人以平易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恬静闲雅的巴女放牛图。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写的是夏天的傍晚,夕阳西下,烟霭四起,江上菱叶铺展,随波轻漾,一个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骑在牛背上面,亢声唱着山歌,沿着江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慢慢悠悠地回转家去。

如此山乡风味,何其清新动人!

下两句:“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纯然......更多

12345 共6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