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咏

朝代:作者: 曹雪芹

桂霭桐阴坐举殇,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出处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西施

朝代:作者: 曹雪芹 体裁: 七绝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注释西施的故事在正史中都没记录,《史记》中记载勾溅卧薪尝胆终灭吴;

范蠡泛舟,化身为陶朱公都没提到有西施这样的美女为伴。

西施留给人们却有一段发人深思的传说,以倾城之姿被送入吴宫,在吴亡后又被范蠡携入江湖,过完后半生。

先苦后甜,是为可欣。

这首诗的大意是:西施禀有倾城的容貌,沉鱼的姿色,却不得不孤寂地住在远离家乡的深闭的吴宫,怀念着家乡的山......更多

西江月

朝代:作者: 曹雪芹 体裁: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注释注释:[评介]这两首词,对贾宝玉明贬暗褒,似嘲实赞,突出地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前一首着重写他对封建正统思想的背叛,不读经书,摒弃仕途经济;

后一首着重写这个叛逆性......更多

警幻仙姑赋

朝代:作者: 曹雪芹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

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

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

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

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

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

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

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

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

......更多

赞林黛玉

朝代:作者: 曹雪芹

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

朝代:作者: 曹雪芹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注释注释: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

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 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香菱由地主阶级出身的小姐而终于 落入四大家族的罗网,这种遭遇深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斗争中......更多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

朝代:作者: 曹雪芹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注释注释:词首两句“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点出晴雯的名字,暗示他的人品和将遭到的不幸,霁月,指雨后月出,天晴月朗。

这就点出了一个“ 晴 ”字。

而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

这也就是作者对晴雯人品的赞赏。

彩云是有纹彩的云霞,两云呈彩叫雯,点出一个“雯”字,而且寓有纯净美好的意思。

这两句中的“难逢”、“易散......更多

金陵十二钗正册——史湘云

朝代:作者: 曹雪芹

富贵又如何?

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注释注释:"富贵又如何?

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

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

但这又能怎么样?

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

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

"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更多

金陵十二钗正册——妙玉

朝代:作者: 曹雪芹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注释注释:此为妙玉的判词。

妙玉虽入空门,然却恋着宝玉,最终被劫,也许就是佛家对她的惩罚吧。

[评介]《红楼梦》中只说妙玉出身于“读书仕宦这家”,没有具体交代。

但作者把她称为“金玉质”,且能诗会画,品性孤傲,自视高人一等,当极写其高贵。

她想摆脱这个污浊腐败的现实社会,想弃绝尘世,但这只能是一种虚伪的幻想,结果还是“终陷淖泥中”,做了不“洁净”的人。

出处《......更多

金陵十二钗正册——巧姐

朝代:作者: 曹雪芹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注释注释:第一句"势败休云贵"意思是说,权势已经衰败,就不要提什么过去的富贵了。

第二句"家亡莫论亲"是说,家业已经凋零,就不要再谈论什么骨肉至亲了。

第三句"偶因济村妇"是指巧姐的母亲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

第四句"巧得遇恩人"的"巧"是语意双关,明指凑巧,暗示巧姐。

恩人,指刘姥姥。

巧姐被舅父王仁,谐音"忘仁"拐卖,幸为刘姥姥带走,才逃出虎口。

这首判......更多

678910 共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