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六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

注释其六(1)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2)。

奈何五十年,忽己亲此事(3)。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4)。

去去转欲远,此生岂再值(5)。

倾家时作乐,竟此岁月驰(6)。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7)!

[注释](1)这首诗以盛年之欢同眼下状况相比较,深感岁月不饶人,且所剩时光不多,此生难再,当及时行乐。

(2)长者言:指老人回忆往事。

语本陆机《叹逝赋》序:“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

”(3)亲此事:亲身经历这种事情。

指上引“同时亲故,或凋落己尽,或仅有存者”。

(4)一毫无复意:即“无复一毫意”,是说不再有丝毫那样欢乐的心境了。

(5)值:遇到。

(6)倾家:倾尽家中所有的财物。

竟:完,了结。

(7)有子不留金:无需为子孙留下金钱买田买屋。

此用汉代疏广事,《汉书?疏广传》载:疏广官至太傅,后辞归乡里,以所受金每日设宴款待亲朋。

别人劝他留些钱为子孙置田产,他说:“吾岂老悻不念子孙哉!

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

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身后置:为身后安置。

[译文]昔闻老者忆平生,常捂耳朵不喜听。

无奈我今五十岁,忽然亲将此事经。

求我盛年时欢乐,竟已丝毫无性情。

日月匆匆光阴快,岂能再有当年景!

倾尽家财持作乐,剩余岁月了此生。

无需为子留金钱,岂用为死去经营!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139038635.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