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 十三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注释其十三(1)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2)。

一士长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3)。

规规一何愚,兀做差若颖(4)。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5)。

注释(1)这首诗以醉者同醒者设譬,表现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在比较与评价中,诗人愿醉而不愿醒,以寄托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

(2)同止:在一起,同一处。

取舍:采取和舍弃,选择。

取:逯本作”趣”,今从曾本、苏写本、焦本改。

邈异境:境界迎然不同。

(3)领:领会,理解。

(4)规规:浅陋拘泥的样子。

《庄子?秋水》:“于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

”渊明即用此典,故接下说“一何愚”。

兀(wù务)傲:倔强而有锋芒。

差(chā叉):比较上,尚,略。

颖:才能秀出,聪敏。

(5)酣中客:正在畅饮的人。

烛当秉:逯本作”烛当炳”,曾本、焦本皆注一作“烛当秉”,从后者。

秉:握持,拿着。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按:逯本从“炳”引曹丕《与吴质书》“古人思炳烛夜游”为据,此语当本胡刻本李善注《文选》卷四十二。

李善注云:“古诗曰:‘昼夜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秉或作炳。

”则知李善所见《文选》原本当作“秉”,正文之,“炳”,乃后人刻入。

查《四部丛刊》影宋本六臣注《文选》卷四十二即作,“古人思秉烛夜游”。

)[译文]两人常常在一起,志趣心境不同类。

一人每天独昏醉,一人清醒常年岁。

醒者醉者相视笑,对话互相不领会。

浅陋拘泥多愚蠢,自然放纵较聪慧。

转告正在畅饮者,日落秉烛当欢醉。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529055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