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

朝代:作者: 杜甫

司空出东夷,童稚刷劲翮。

追随燕蓟儿,颖锐物不隔。

服事哥舒翰,意无流沙碛。

未甚拔行间,犬戎大充斥。

短小精悍姿,几然强寇敌。

贯穿百万众,出主由咫尺。

马鞍悬将首,甲外控鸣镝。

洗剑青海水,刻铭天山石。

九曲非外蕃,其王转深壁。

飞兔不近驾,鸷鸟资远击。

晓达兵家流,饱闻春秋癖。

胸襟日沈静,肃肃自有适。

潼关初溃散,万乘犹辟易。

偏裨无所施,元帅见手格。

太子入朔方,至尊狩梁益。

胡马缠伊洛,中原气甚逆。

肃宗登宝位,塞望势敦迫。

公时徒步至,请罪将厚责。

际会清河公,间道传玉册。

天王拜跪毕,谠议果冰释。

翠华卷飞雪,熊虎亘阡陌。

屯兵凤凰山,帐殿泾渭辟。

金城贼咽喉,诏镇雄所搤。

禁暴清无双,爽气春淅沥。

巷有从公歌,野多青青麦。

及夫哭庙后,复领太原役。

恐惧禄位高,怅望王土窄。

不得见清时,呜呼就窀穸。

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

千秋汾晋间,事与云水白。

昔观文苑传,岂述廉蔺绩。

嗟嗟邓大夫,士卒终倒戟。

注释鹤注八诗非一时所作,如李光弼诗“洒泪巴东峡”,严武诗“怅望龙骧茔”,则二诗在夔州作无疑。

如李邕诗“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则是史朝义未平,正经营河北之日,当在广德之前,盖自宝应、广德至大历初,有此作也。

今按:诗序所云,乃一时追思之作。

观哀郑虔诗云“秋色余魍魉”,当是大历元年之秋。

其云:“君臣尚论兵,将帅接燕蓟。

”因此时吐蕃未靖,河北降将阳奉阴违,故有此语,非为史朝义而发也。

葛常之曰,曹子建、王仲宣、张孟阳,有《七哀》诗,释者谓病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悲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

子建之哀,在于独栖而恩妇;

仲宣之哀,在于弃子之妇人;

张孟阳之哀,在于已毁之园寝:是皆一哀而七者具也。

老杜之《八哀》,则所哀者八人也。

伤时盗贼未息,兴起王公、李公,叹旧怀贤,终于张相国。

八公前后存殁,遂不铨次焉。

(《杜臆》:此八公传也,而以韵记之,乃公创格。

盖法《诗》之《颂》,而诗史非虚称矣。

王、李名将,因盗贼未息,故兴起二公,此为国家哀耳。

继以严武、汝阳、李、苏、郑,皆素交,则叹旧。

九龄名相,则怀贤。

序简而该,亦非后人所及。

朱注诗序末句,言不以存殁之前后为次第也。

陶诗序:词无铨次。

) -----------仇兆鳌 《杜诗详注》-----------八章之中,题首言赠者四,乃称死后赠官也。

卢注哀司空者,哀其功名未就,而天促之也。

《唐书》:王思礼,高丽人。

司空出东夷①,童稚刷劲翮②。

追随幽蓟儿,颖锐物不隔③。

(首叙少年奋起之迹。

劲翮,比其勇力。

颍锐,比其英锋。

)①《唐书》:思礼父虔威,为朔方军将,忠礼少习戎旅,入居营州。

②蔡邕《袁满来碑》:“虽则童稚,令闻芬芳。

”刘桢诗:“劲翮正敷张。

”③脱颖而出,用毛遂语。

任昉表:“不隔微物。

”服事哥舒翰①,意无流沙碛。

未甚拔行间②,犬戎大充斥③。

短小精悍姿④,屹然强寇敌⑤。

贯穿百万众⑥,出入由咫尺。

马鞍悬将首⑦,甲外控鸣镝⑧。

洗剑青海水⑨,刻铭天山石⑩。

九曲非外蕃(11),其王转深壁(12)。

飞兔不近驾(13),骛鸟资远击(14)。

(此记陇右立功之事。

远注意无沙碛,犹云谈笑无河北。

贯穿,谓连络部伍。

出入,谓冲突贼营。

悬将首,能战胜。

控鸣镝,能御虏,所谓“屹然强寇敌”也。

自此九曲尽复,则其地非外蕃,而其王已遁迹矣。

飞兔二句,言足以长驱远驭。

流沙碛石、青海天山,皆在西极之地。

)①《周礼》:大司徒颁职事十有二,曰服事。

郑司农注:服事,为公家服事也。

《唐书》:思礼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

及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泌为翰押衙。

②《卫青传》:“臣幸得待罪行间。

”③《周语》:穆王将征犬戎。

《左传》:敝邑以政刑不修,寇盗充斥。

④《前汉书》:严延年为人短小精悍。

⑤《灵光殿赋》:“屹然特立。

”《辩亡论》:“强寇败绩。

”⑥《后汉·隗嚣传》:百万之众方至。

⑦梦弼曰:马鞍悬将首,暗用彭宠事。

蔡琰诗:“马鞍悬其头。

”⑧鲜于注甲外,军阵之外,即游骑掠军,离什伍者。

曹植诗:“揽弓捷鸣镝。

”邵注鸣镝,髐箭也。

⑨青海,即西海。

⑩伊州、西州,并有天山。

刻铭,犹窦宪勒功燕然之意。

《哥舒翰传》:翰筑神威军青海上,吐蕃攻破之,更筑于龙驹岛。

由是吐蕃不敢近青海。

(11)唐景龙四年,赞普请昏。

唐以左卫大将军杨矩送金城公主使吐蕃。

因请河西九曲之地为公主汤沐邑,矩奏与之。

吐蕃既得九曲,自是复叛。

《旧唐书》:天宝十二载,翰征九曲。

思礼后期,欲引斩之,续命使释之。

思礼徐言曰:“斩则斩,却唤作何物?

”诸将以是壮之。

十二载,翰进封凉国公,加河西节度使,攻破吐蕃洪济、大漠门等城,悉收九曲,以其地置洮阳郡,筑神策、宛秀二军。

(12)《枚乘传》:“深壁高垒。

”(13)《吕氏春秋》:“飞兔、騕,古之骏马。

”《瑞应图》:飞兔,神马,行三万里,明君有德则至。

(14)《易通卦验》:“秋分鸷鸟击。

”张率诗:“虽忧鸷鸟击,长怀沸鼎虞。

”晓达兵家流①,饱闻《春秋》癖②。

胸襟日沉静,肃肃自有适③。

(此乃重叙将略,为下文张本。

王公才识意度如此,则知潼关之败,非其偾军,而武功之师,由其底定也。

①《汉·艺文志》:兵家者,盖出于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

②《晋书》:杜预为征南将军,有《春秋左传》癖。

③《杜臆》:胸襟沉静二句,夫子所云惧而好谋,可于气象得之。

刘伶论:”闻此消胸襟。

”常景侍:“严君性沉静,立志明霜雪。

”《诗》:“肃肃在庙。

”《庄子》:“是适人之适,而非自适之适也。

”潼关初溃散①,万乘犹辟易②。

偏裨无所施③,元帅见手格④。

太子入朔方,至尊狩梁益⑤。

胡马缠伊洛⑥,中原气甚逆⑦。

肃宗登宝位⑧,塞望势敦迫⑨。

公时徒步至⑩,请罪将厚责。

际会清河公,间道传玉册(11)。

天王拜跪毕(12),谠论果冰释(13)。

(此记潼关败绩之事。

辟易,言出奔。

偏裨,谓思礼。

元帅,谓哥舒。

梁益,谓蜀中。

伊洛,谓河南。

至尊,即明皇。

太子,即肃宗。

当时灵武即位,迫于群臣劝进,故勉从以塞众望。

上皇传位于太子,房琯奉册至灵武。

受命以后,因纳谠言,故思礼得释放也。

)①《唐书》:哥舒翰守潼关,思礼充元帅府马军都将。

翰军既败,至潼关收散卒,复守关。

贼将崔乾祐进攻之,于是火拔归仁等绐翰出关,执以降贼。

②《项羽传》:“人马辟易。

”谓辟开而移易其处。

③《汉·冯奉世传》:大将军出,必有偏裨。

④张华《凯歌》:元帅统方夏。

《东方朔传》:手格熊羆。

⑤《春秋》:天王狩于河阳。

粱、益二州,即西蜀地。

⑥《后汉·史论》:兵缠魏阙。

⑦《乐记》:逆气成象。

⑧《易》:“圣人之大宝曰位。

”⑨王褒《四子讲德论》:不足以塞厚望,应明旨。

羊祜表:“何以塞天下之望。

”《世说》:昔安石在东山,缙绅敦迫。

⑩范蔚宗论:“或起徒步,而仕执珪。

”(11)《唐书》:翰败潼关,思礼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将斩之。

会房琯自蜀奉上皇册命至,谏以为可收后效,遂见赦。

钱笺新旧二书记思礼纛下被释在灵武,与公诗合。

而《通鉴》载思礼自潼关至,在次马嵬驿之前。

又云,即授河西陇右节度使,令赴镇,恐当有误。

清河,乃房姓郡名。

玉册,册立肃宗之诏。

《山海经》:黄帝取密山之玉策,而投之钟山之阳。

《穆天子传》:天子于是得玉策枝斯之英。

(12)《记》:“天子曰天王。

”古诗:“伸腰再拜跪。

”(13)《前汉书》:成帝曰:“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

”《左传序》:“涣然冰释。

”翠华卷飞雪①,熊虎亘阡陌②。

屯兵凤凰山③,帐殿泾渭辟④。

金城贼咽喉,诏镇雄所搤⑤。

禁暴靖无双⑥,爽气春浙沥⑦。

巷有从公歌⑧,野多青青麦⑨。

(此忆其守武功而兴复也。

帝自灵武至凤翔,自凤翔临泾渭,已渐逼京都矣。

翠华,天子之旗。

时在二月,故有飞雪。

熊虎,将士之旗。

统率六军,故亘阡陌。

诏镇,谓奉诏以镇武功。

所搤,扼敌冲也。

无双,言勇略特出。

浙沥,言军令肃清。

王师至,故巷有歌。

寇不侵,故野多麦。

)①《上林赋》:“建翠华之旂。

”②《周礼·春官》:司常,熊虎为旗,写隼为旟③图经:岐山,一名天柱山。

文王时,凤鸣岐山,人亦呼为凤凰堆,在凤翔府。

④帐殿,天子所在以帐为殿,详二卷。

⑤金城县,属京兆府,至德二年,改为兴平。

时思礼为关内节度使,镇此。

黄鹤以为河西之金城,误矣。

《唐书》,思礼除关内节度,使守武功。

贼将安守忠来战,思礼退守扶风。

贼分兵略太和关,去凤翔五十里,上命郭子仪击之而退。

《马援传》:搤其咽喉。

⑥汉武帝诏:“禁暴止邪,养育群生。

”《史记》:萧何曰:“如信,国士无双。

”⑦《世说》:桓宣武素有雄情爽气。

《王彬别传》:爽气出侪类。

谢惠连赋:“霰浙沥而先集。

”⑧《诗》:“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⑨后汉成帝时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夫何在西击胡。

”《庄子》:“青青之麦,生于陵陂。

”及夫哭庙后,复领太原役①。

恐惧禄位高②,怅望王土窄③。

不得见清时④,鸣呼就窀穸⑤。

永系五湖舟⑥,悲甚田横客⑦。

千秋汾晋间⑧,事与云水白⑨。

(此惜其守太原而身没也。

肃宗哭庙,在至德二年。

思礼复镇,在乾元二年。

其卒军中,在上元二年。

禄位高,难报称。

王土窄,未恢复。

二句推原其心。

窀穸已归,公方系舟,不得赴哭,故作歌以悲,甚于田横之客。

旧注引范蠡乘舟泛五湖,谓思礼有功成身退之志,非也。

洙曰:思礼两镇太原,抚御功深,故想见千秋之后,当与云水长留。

)①《旧唐书》: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宫,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

光弼徙河阳,代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寻加司空。

②《前汉·刑法志》:制为禄位,以劝其从。

③《诗》:“莫非王土。

”④曹植诗:“清时难屡得。

”⑤《左传》:“惟是春秋窀穸之事。

”注:“窀,厚也。

穸,夜也。

厚夜,犹长夜。

”《旧唐书》:上元二年四月,以疾薨。

辍朝一日,赠太尉,谥武烈。

⑥《史记》:范蠡乘扁舟,浮于五湖。

⑦《古今注》:薤露、蒿里,并丧歌也。

田横自杀,门人伤之,为作悲歌。

⑧汾水,出太原晋阳山上。

⑨徐彦伯诗楚山云水白。

昔观文苑传①,岂述廉颇绩。

嗟嗟邓大夫②,士卒终倒乾③。

(将客意作结,叹继起无人也。

将略不须文艺,故廉颇制胜,而景山丧身。

此章首尾中腰各四句,前两段各十六句,后两段各十句。

)①《后汉书》有《文苑传》。

②《楚辞》:“增歔欷之嗟嗟兮。

”《唐书》:思礼薨,管崇嗣代为太原尹。

数月,召邓景山代崇嗣,景山以文吏见称,至太原检覆军吏隐没者,军众愤怨,遂杀景山。

③《韩非子》:聚士卒,养从徒。

《左传》:赵宣子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食之,既而与公介,倒乾以御公徒而免之。

-----------仇兆鳌 《杜诗详注》-----------出处全唐诗:卷222_1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gushici/1/28570038.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