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

朝代:作者: 张孝祥 体裁:

远山眉黛横,媚柳开青眼。

楼阁断霞明,帘幕春寒浅。

杯延玉漏迟,烛怕金刀剪。

明月忽飞来,花影和帘卷。

注释注释:这首词或题秦观作,字句亦略异。

词写一位女了从傍晚到深夜的春愁。

主人公的感情与周围环境自然融合,风格清婉淡雅,读时须细细体味,久而方知其味。

上片写傍晚。

开头二句写环境同时暗中引出人物。

《生查子》是个小令,形式宛如两首仄韵的五言绝句,篇幅短小,不能尽情铺叙,用笔务须精神。

因此它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即照......更多

留别南溪二首

朝代:作者: 李渤 体裁: 七绝

常叹春泉去不回,我今此去更难来。

欲知别后留情处,手种岩花次第开。

如云不厌苍梧远,似雁逢春又北归。

惟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

注释注释:开头两句,诗人形象地把自己比作浮云和鸿雁,而且暗示自己原来从北方来到南方,现在又不得不离开南方回到北方。

后两句诗人想象到最好变成月亮,才能年年与隐山相望永不分离。

出处全唐诗:卷473-14

留春令 咏梅花

朝代:作者: 史达祖 体裁:

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

一涓春水点黄昏,便没顿、相思处。

曾把芳心深相许。

故梦劳诗苦。

闻说东风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

注释注释:咏物词在南宋时已发展成熟,周邦彦人称“缜密典丽”,“ 富艳精工 ”,史达祖继承了这种创作风格,而其除了字锻句炼外,又使情景融合无际,更加浑融。

上片写溪上月下赏梅情景。

词人自号梅溪,作词一卷也以梅溪二字命名,爱梅之情可见一直很深。

他曾往好友张镃(功甫)南湖园中赏梅,《 ......更多

碧涧驿晓思

朝代:作者: 温庭筠 体裁: 五绝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注释注释:在五、七言绝句中,五绝较为近古;

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

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迥然有别。

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的“楚国”相隔遥远的一所山间驿舍。

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和感受。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更多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朝代:作者: 释正觉

百般千样,会归一相。

一相无相识也无,廓与虚空等其量。

河淡秋清,夜寒月亮。

提携出也来人间,明明历历诸缘上。

秦州杂诗二十首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律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

秦州山北寺,胜迹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云逐渡溪风。

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州图领同谷,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西来亦自夸。

鼓角缘边郡,川原欲夜时。

秋听殷地发,风散入云悲。

抱叶寒蝉静,归来独鸟迟。

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南使宜天马,由来......更多

竹里馆

朝代:作者: 王维 体裁: 五绝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注解: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更多

绿头鸭 咏月

朝代:作者: 晁元礼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

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

莹无尘、素娥淡伫,静可数、丹桂参差。

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

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

瑶台冷,阑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阴偷移。

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

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

人强健,清尊素影,长愿相随。

注释注释:此词写中秋月景而兼怀人。

词中以清婉和雅的语言......更多

舟中望月

朝代: 南北朝 作者: 朱超

大江阔千里,孤舟无四邻。

唯余故楼月,远近必随人。

入风先绕晕,排雾急移轮。

若教长似扇,堪拂艳歌尘。

注释第 406 页[①]入风先绕晕:即“月晕而风”的意思。

轮:月轮。

这两句是说月亮将遇风时,就会先出现晕圈;

当被云雾遮掩时,便急速移动,欲破雾而出。

第 406 页[②]扇:团扇。

古时歌舞有时持扇。

这两句是说月若长圆似扇,则可为歌人拂尘。

而歌者可能即是诗人所想念的“故楼”中的人物。

说明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更多

花影

朝代:作者: 苏轼 体裁: 七绝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注释[注释](1)瑶台:汉白玉石阶。

(2)几度:几次。

(3)教:让。

[译文]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什么扫走呢?

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1112131415 共17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