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朝代: 当代 作者: 周恩来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注释注释:这首诗作于一九四一年十七日,曾载一九四一年一月十八日重庆《新华日报》。 一九四一年一月四日,蒋介石策划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当时,周恩来同志正在特务横行、恐怖气氛笼罩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重庆。为了揭穿蒋介石的背信弃义和“皖南事变”的真相实质,声讨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屠杀我新四军数千人的罪行,周恩来同志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为江南死......更多 春日偶成 朝代: 当代 作者: 周恩来 体裁: 五绝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次皞如夫子伤时事原韵 朝代: 当代 作者: 周恩来 体裁: 七绝 茫茫大陆起风云,举国昏沉岂足云。最是伤心秋又到,虫声唧唧不堪闻。注释注释:张皞如《伤时事》原诗九月二十八日阅报,见徐州会盟祸已近在眉睫,政府犹用敷衍主意。国家生命已断送于数人之手矣!不禁掷书流涕,遂成口号。太平希望付烟云,误国人才何足云;孤客天涯空涕泪,伤心最怕读新闻。〖解释〗这首诗,是周恩来为反对张勋复辟而写的重要作品。一九一六年,袁世凯死后,张勋为了打击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处心积虑,勾结......更多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 朝代: 当代 作者: 周恩来 体裁: 七律 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注释注释:《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诗,作于一九一六年初,以“飞飞”的笔名发表于《敬业》第四期上。诗题中的“蓬仙兄”,是周恩来的同学好友张蓬仙,东北吉林人。他在一九一三年秋和周恩来同时考进天津南开学校,是“敬业乐群会”的三个发起人之一,并任会长。周任副会长......更多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 朝代: 当代 作者: 周恩来 体裁: 五律 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注释注释:异客客居外乡的人。这里指张蓬仙。南浦地名,在福建省浦城县南门外。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后泛指送别友人的地方。骊歌古书《大戴记》记载:客人临走的时候,唱《骊驹》诗。后泛指告别的歌。梦一柯做了一个梦。唐代李公佐的《南柯记》云:淳于棼在古槐下醉卧,梦到娶了大槐安国的公......更多 无题 朝代: 当代 作者: 周恩来 体裁: 七绝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注释注释:此诗作于1917年,作者赴日留学前夕,时年19岁。一九一七年九月,周恩来为了投身到祖国的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去,毅然放弃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决定回国。周恩来日本回国前夕,他的同学好友张鸿诰等人为他饯行,请书赠留念。周恩来挥毫书赠了这首诗,并在诗后写有“右诗乃吾时所作”,“返国图他兴,整装待发,行别诸友”等字句。 这首诗的手迹现存......更多 春日偶成 朝代: 近代 作者: 周恩来 体裁: 五绝 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注释注释:这两首“春日偶成”都是五言绝句,作于一九一四年,是迄今所见周恩来最早的诗歌作品。当时,他年仅十六岁,在天津市南开学校学习,不但学业名列前茅,且积极从事爱国进步社团活动,与几位同学发起成立了“敬业乐群会”,创办了《敬业》杂志。在他编《敬业》等刊物时,撰写了许多社论、时评、纪事和文艺作品,有力地揭露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唤起青年和民众的觉醒。这两首......更多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 朝代: 当代 作者: 周恩来 体裁: 五律 同侪争疾走,君独著先鞭。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惟有交游旧,临歧意怅然。注释注释:同侪同辈。这里指同学。著先鞭《晋书·刘琨传》记载:刘琨和祖逖是朋友,听说祖逖为朝廷所用,便给自己的亲友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后来就以“先鞭”表示“先一著”或“占先著”。这里是走在前边、进步最快的意思。作嫁用为别人作嫁衣,来比喻为人做事,自己没有图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