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① 朝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翠微终南里,雨後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两心喜相得,毕景共谈笑。②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③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④注释① 原题作“宿终南翠微寺”。翠微寺:前身为太和宫,建于唐武德八年(625年),贞观十年(636年)废;二十一年(647年)使将作大匠阎立德缮理改建为翠微宫。后废为寺。② 景:日光。毕景:谓天晚。③ ......更多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朝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一作题终南翠微寺翠微终南里,雨後宜返照。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两心喜相得,毕景共谈笑。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出处孟浩然诗集校注 题融公兰若 朝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五律 精舍买金开,流泉绕砌回。芰荷薰讲席,松柏映香台。法雨晴飞去,天花昼下来。谈玄殊未已,归骑夕阳催。出处孟浩然诗集校注全唐诗:卷160_96 题长安主人壁 朝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五古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①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②枕席琴书满,褰帏远岫连。③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④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注释① 叨:一作“谬”。东阁贤:用《汉书·公孙弘传》典故,指诗人在长安交游的官宦名流,如:张九龄、王维等。② 平子:张衡字平子。③ 枕席:一作“枕籍”。④ 感:一作“思”。出处孟浩然诗集校注孟浩然诗集校注全唐诗:卷160_173 高阳池送朱二 朝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七古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澄波淡淡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出处孟浩然诗集校注全唐诗:卷159_59 鹦鹉洲送王九游江左 朝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光飙。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出处孟浩然诗集校注全唐诗:卷159_60 齿坐呈山南诸隐 朝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五排 习公有遗坐,高在白云陲。①樵子不见识,山僧赏自知。②以余为好事,携手一来窥。竹露闲夜滴,松风清昼吹。从来抱微尚,况复感前规。③于此无奇策,苍生奚以为。注释① 习公:习郁,东汉襄阳人,字文通,官侍中,于岘山南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晋山简每临池此,常醉呼曰:“此是我高阳池也。”② 见不识:一作“不见识”。③ 微:指谢弘微,事见《南史·谢弘微传》。出处孟浩然诗集校注孟浩然诗集校注全唐诗:卷160_170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朝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体裁: 五律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出处孟浩然诗集校注全唐诗:卷160_14 与颜钱塘登障楼(一作樟亭)望潮作 朝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出处孟浩然诗集校注全唐诗:卷160_73 同张明府清镜叹① 朝代: 唐 作者: 孟浩然 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自从生尘埃,有若雾中月。愁来试取照,坐叹生白发。②寄语边塞人,如何久离别!注释① 试题又作“清镜叹同张明府赋”。张明府:即张子容。② 试:又作“或”。出处孟浩然诗集校注孟浩然诗集校注全唐诗:卷159_54 2627282930 共32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