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调名

朝代:作者: 无名氏 体裁:

伤怀长是蹙双眉。

怎禁持。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奉诚园闻笛(园,马侍中故宅)

朝代:作者: 窦牟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荒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泪,满目山阳笛里人。

注释注释:唐代绝句因入乐关系,一般以自然为宗,不尚用典。

但作独立的抒情诗时,适当的用典,利用现成的材料启发读者的联想,常能以少许字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

而用典又有实用、虚(活)用之分,须分别情况用之,方能曲尽其妙。

从这方面说,窦牟这首凭吊之作是很可借鉴的。

“奉诚园”,原是唐代中兴名将马燧的园苑,在长安安邑坊内。

马氏以功盖一时封北平郡王......更多

婆罗门引 望月

朝代:作者: 元好问 体裁:

素蟾散彩,九秋风露发清妍。

常娥尽有情缘。

留著三五盈盈,永夜照凭肩。

看晚妆临镜,若个婵娟。

寻常月圆。

恨都向、别时偏。

几度邮亭枕上,野店尊前。

珠明玉秀,算一日、相看一日仙。

人共月、长似今年。

涨云暮卷,漏声不到小帘栊。

银河淡扫澄空。

皓月当轩高挂,秋入广寒宫。

正金波不动,桂影朦胧。

佳人未逢。

叹此夕、与谁同。

望远伤怀对景,霜满愁红。

南楼何处,想人在、长笛一声中。

凝泪眼、泣尽西风。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更多

孤雁儿/御街行

朝代:作者: 程垓 体裁:

在家不觉穷冬好。

向客里、方知道。

故园梅花正开时,记得清尊频倒。

高烧红蜡,暖熏罗幌,一任花枝恼。

如今客里伤怀抱。

忍双鬓、随花老。

小窗独自对黄昏,只有月华飞到。

假饶真个,雁书频寄,何似归来早。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安公子

朝代:作者: 袁去华 体裁:

弱柳丝千缕。

嫩黄匀遍鸦啼处。

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

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

曾画楼、见个人人否。

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

为谁都著眉端聚。

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

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

闲傍枕、百啭黄鹂语。

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注释注释:怀人之作,在古诗词中是多得数也数不清,要做到不和别人雷同实在不容易。

袁去华这首《 安公子》就以其构思别致、章法新颖而独有特色。

这首词从写初......更多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朝代:作者: 杜甫 体裁: 五古

漾舟千山内,日入泊枉渚。

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

石根青枫林,猿鸟聚俦侣。

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

中夜怀友朋,乾坤此深阻。

浩荡前后间,佳期付荆楚。

注释鹤注当是永泰元年,去成都经嘉州下忠渝时所作。

《舆地纪胜》:青溪驿,在嘉州键为县。

《高力士外传》:李辅国弄权,但经推按,不死则流,黔中道尤多。

员外则张谓、张之绪、李宣。

朱注辅国死于室应元年十月,之绪复官当在辅国败后。

漾舟千山内①,日入泊枉渚②。

我生本飘飘......更多

寄曾子固二首

朝代:作者: 王安石

严严中天阁,蔼蔼层云树。

为子望江南,蔽亏无行路。

平生湖海士,心迹非无素。

老矣不自知,低徊如有慕。

伤怀西风起,心与河汉注。

哀鸿相随飞,去我终不顾。

寿楼春 寻春服感念

朝代:作者: 史达祖 体裁:

裁春衫寻芳。

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

几度因风残絮,照花斜阳。

谁念我今无肠。

自少年、消磨疏狂。

但听雨挑灯,敧床病酒,多梦睡时妆。

飞花去,良宵长。

有丝阑旧曲,金谱新腔。

最恨湘云人散,楚兰魂伤。

身是客,愁为乡。

算玉箫、犹逢韦郎。

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苹藻香。

注释注释:《寿楼春》这个词调节奏舒缓,声情低抑,凄切悠远,适于抒发缠绵哀怨的悼亡之情。

史达祖这首词就很能体现这个特点。

上片为忆旧。

词写于时近“寒食”之际......更多

将进酒

朝代:作者: 刘基

有酒湛湛,亦盈于觞。

酌言进之,思心洋洋。

亦有兄弟,在天一方。

安得致之,乐以徜徉。

有酒在尊,既旨且清。

何以酌之,有其觥。

岂不欲饮,惜无友生。

怆悢伤怀,曷云其平。

兄弟之合,如埙如篪。

朋友既比,如冈如维。

死丧急难,是责是庇。

今日有酒,如何勿思。

人亦有言,解忧惟酒。

载惛载呶,亦孔之咎。

我觞维琼,我斝维玖。

以乐兄弟,以宴朋友。

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前编第一

少年游 次韵

朝代:作者: 善住 体裁:

顶中玄发已成丝。

回首不如归。

浪宕人间,蹉跎岁月,清梦绕西池。

百年光景无多日,七十古来稀。

物外闲身,眼前尘事,休把误心期。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注释注释:这首小词以深秋的长安为背景,触目伤怀,抒发了词人“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和离愁别恨。

全词不事雕琢,采用白描手法,营造出一种低沉萧瑟而又冲淡清丽的意境。

......更多

12345 共23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