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朝代:作者: 王沂孙 体裁:

占芳菲。

趁东风妩媚,重拂淡燕支。

青凤衔丹,琼奴试酒,惊换玉质冰姿。

甚春色、江南太早,有人怪、和雪杏花飞。

藓佩萧疏,茜裙零乱,山意霏霏。

空惹别愁无数,照珊瑚海影,冷月枯枝。

吴艳离魂,蜀妖浥泪,孤负多少心期。

岁寒事、无人共省,破丹雾、应有鹤归时。

可惜鲛绡碎翦,不寄相思。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一萼红

朝代:作者: 王沂孙 体裁:

翦丹云。

怕江皋路冷,千叠护清芬。

弹泪绡单,凝妆枕重,惊认消瘦冰魂。

为谁趁、东风换色,任绛雪、飞满绿罗裙。

吴苑双身,蜀城高髻,忽到柴门。

欲寄故人千里,恨燕支太薄,寂寞春痕。

玉管难留,金樽易泣,几度残醉纷纷。

谩重记、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

一树珊瑚淡月,独照黄昏。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一萼红

朝代:作者: 王沂孙 体裁:

思飘飘。

拥仙姝独步,明月照苍翘。

花候犹迟,庭阴不扫,门掩山意萧条。

抱芳恨、佳人分薄,似未许、芳魄化春娇。

雨涩风悭,雾轻波细,湘梦迢迢。

谁伴碧樽雕俎,笑琼肌皎皎,绿鬓萧萧。

青凤啼空,玉龙舞夜,遥睇河汉光摇。

未须赋、疏香淡影,且同倚、枯藓听吹箫。

听久馀音欲绝,寒透鲛绡。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一萼红

朝代:作者: 王沂孙 体裁:

玉婵娟。

甚春馀雪尽,犹未跨青鸾。

疏萼无香,柔条独秀,应恨流落人间。

记曾照、黄昏淡月,渐瘦影、移上小阑干。

一点清魂,半枝空色,芳意班班。

重省嫩寒清晓,过断桥流水,问信孤山。

冰粟微销,尘衣不浣,相见还误轻攀。

未须讶、东南倦客,掩铅泪、看了又重看。

故国吴天树老,雨过风残。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三姝媚

朝代:作者: 王沂孙 体裁:

红缨悬翠葆。

渐金铃枝深,瑶阶花少。

万颗燕支,赠旧情、争奈弄珠人老。

扇底清歌,还记得、樊姬娇小。

几度相思,红豆都销,碧丝空袅。

芳意荼 开早。

正夜色瑛盘,素蟾低照。

荐笋同时,叹故园春事,已无多了。

赠满筠笼,偏暗触、天涯怀抱。

谩想青衣初见,花阴梦好。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八六子

朝代:作者: 王沂孙 体裁:

扫芳林。

几番风雨,匆匆老尽春禽。

渐薄润侵衣不断,嫩凉随扇初生。

晚窗自吟。

沈沈。

幽径芳寻。

暗霭苔香帘净,萧疏竹影庭深。

谩淡却蛾眉,晨妆慵扫,宝钗虫散,绣屏鸾破,当时暗水和云泛酒,空山留月听琴。

料如今。

门前数重翠阴。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天香·龙涎香

朝代:作者: 王沂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

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

红瓷侯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云天气。

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

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

谩惜余薰,空篝素被。

注释注释:此词细致地描绘了雅士焚香之趣,香烟升起,幻起几般奇思异景,香气又添美景,足令人品赏回味,陶醉自乐。

----------------------------词......更多

庆宫春/高阳台

朝代:作者: 王沂孙 体裁:

明玉擎金,纤罗飘带,为君起舞回雪。

柔影参差,幽芳零乱,翠围腰瘦一捻。

岁华相误,记前度、湘皋怨别。

哀弦重听,都是凄凉,未须弹彻。

国香到此谁怜,烟冷沙昏,顿成愁绝。

花恼难禁,酒销欲尽,门外冰澌初结。

试招仙魄,怕今夜、瑶簪冻折。

携盘独出,空想咸阳,故宫落月。

注释注释:王沂孙此词似为王清惠词《满江红》而发。

德祐之难后,三宫为元兵虏而被北迁。

其中有一个叫王清惠的才女,在北宋时曾为都城的汴京附近的驿站的墙壁上......更多

应天长

朝代:作者: 王沂孙 体裁:

疏帘蝶粉,幽径燕泥,花间小雨初足。

又是禁城寒食,轻舟泛晴渌。

寻芳地,来去熟。

尚彷佛、大堤南北。

望杨柳、一片阴阴,摇曳新绿。

重访艳歌人,听取春声,犹是杜郎曲。

荡漾去年春色,深深杏花屋。

东风曾共宿。

记小刻、近窗新竹。

旧游远,沈醉归来,满院银烛。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扫花游/扫地游

朝代:作者: 王沂孙 体裁:

卷帘翠湿,过几阵残寒,几番风雨。

问春住否。

但匆匆暗里,换将花去。

乱碧迷人,总是江南旧树。

谩凝伫。

念昔日采香,今更何许。

芳径携酒处。

又荫得青青,嫩苔无数。

故林晚步。

想参差渐满,野塘山路。

倦枕闲床,正好微曛院宇。

送凄楚。

怕凉声、又催秋暮。

出处引自"竹筠清课"http://www.zhuyunqingke.com/

12345 共6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