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例

拼音:zhàn lì 首字母大写:ZL五笔:hka wgq 战例的同义词反义词
1.战役或战斗的实例。

长勺之战

拼音:chánɡ sháo zhī zhàn 首字母大写:CSZZ五笔:ta qyi pp hka 长勺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鲁军一鼓作气,大败齐军。

赤壁之战

拼音:chì bì zhī zhàn 首字母大写:CBZZ五笔:fo nkuf pp hka 赤壁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余万大军南下,孙权和刘备联军五万人在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一说今湖北蒲圻西北赤壁山)相拒。孙刘联军利用曹军远来疲惫、不习水战等弱点,用火攻击败曹操水师,随后水陆并进,大破曹兵。战后,孙权稳固了对江东的统治,刘备则据荆州和益州,初步奠定曹、孙、刘三方鼎立的局面。

城濮之战

拼音:chénɡ pú zhī zhàn 首字母大写:CPZZ五笔:fd iwo pp hka 城濮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陈、蔡、郑、许国攻宋,宋向晋求救。次年晋军进攻楚的盟国曹、卫,楚军北上与晋军对垒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时晋军较弱,乃先击溃由陈、蔡军组成的楚军右翼,再设计击退楚军左翼,迫使楚军主力后退。战后,晋文公成为霸主。

楚汉成皋之战

拼音:chǔ hàn chénɡ ɡāo zhī zhàn 首字母大写:CHCGZZ五笔:ssn ic dn rdfj pp hka 楚汉成皋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楚汉战争中,项羽在实力优势的情况下,一度打败刘邦,占荥阳、成皋,派大司马曹咎守成皋。公元前203年,曹咎引军渡汜水(在今河南荥阳境内),欲与汉军决战,刘邦乘其半渡之际发动进攻,大败楚军,收复成皋。

官渡之战

拼音:ɡuān dù zhī zhàn 首字母大写:GDZZ五笔:pn io pp hka 官渡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199年,袁绍率军南下,恃兵多粮足,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与处劣势的曹操相持。次年曹操利用袁绍轻敌和内部不稳之机,成功地突袭其后方屯粮重地,袁绍军心动摇。曹操乘机挥军全线出击,大破袁绍主力,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吴蜀夷陵之战

拼音:wú shǔ yí línɡ zhī zhàn 首字母大写:WSYLZZ五笔:kgd lqj gxw bfw pp hka 吴蜀夷陵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吴国袭杀蜀将关羽,夺去荆州。公元222年,刘备率军伐吴,由巫峡连营至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吴大将陆逊以静制动,在d046亭(今湖北宜都北)用火攻破蜀军。刘备逃往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北),次年病故。

武备志

拼音:wǔ bèi zhì 首字母大写:WBZ五笔:gah tl fn 武备志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古代大型综合性兵书。明代茅元仪编纂。二百四十卷。分为五部分:《兵诀评》辑录点评部分兵书内容;《战略考》辑录历代六百余个战争战例;《阵练制》辑录各种阵法及士卒编伍、训练方法等;《军资乘》辑录军营制度、攻守器械、火器、车马战船、军饷等;《占度载》辑录占卜、兵要地志等。在中国及世界军事史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韩信破赵之战

拼音:hán xìn pò zhào zhī zhàn 首字母大写:HXPZZZ五笔:fjfh wy db fhr pp hka 韩信破赵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前204年,汉将韩信率军数万攻赵。赵王歇和主将陈馀统兵二十万,守井陉(今河北井陉北)。韩信用“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背水为阵,奋起进击,并派兵袭占赵军后方薄弱之处,赵军全面崩溃,赵王歇被俘。

昆阳之战

拼音:kūn yánɡ zhī zhàn 首字母大写:KYZZ五笔:jx bj pp hka 昆阳之战的同义词反义词
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23年,王莽派王寻等率军四十二万围攻昆阳(今河南叶县)绿林起义军,王凤等率起义军八九千人抵抗,并派刘秀等突围求援。各地起义军进援昆阳,刘秀率三千精兵突击敌军中坚,杀死王寻,在城内守军与外围援军夹击下,王莽主力被歼。
12 共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