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十二曲——恨无常

朝代:作者: 曹雪芹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注释注释:贾元春被封为贤德贵妃,似乎是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一个"喜"字,却表明了她实在是强颜欢笑,她把宫廷看作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内心满怀着寂寞凄凉的痛苦。

她"恨无常又到",不是留恋宫闱生活,而是牵挂着她那个家族的命运。

贾元春生活在皇宫多年,她深深感到最......更多

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

朝代:作者: 曹雪芹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注释注释:作者在这支曲子中,进一步抒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真挚的爱情。

他们"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都是心地纯洁,聪明善良的青年。

这样一对有情人,能不能结合呢?

作者用两个设问,怀着含蓄而又诚挚......更多

红楼梦十二曲——留馀庆

朝代:作者: 曹雪芹

留馀庆,留馀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以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注释注释:这首曲子写巧姐。

巧姐是《红楼梦》中,众多的贵族子女中,唯一走向自食其力的人。

作者并没有把巧姐的这条生活道路,当作悲剧来写,而是以庆幸的口吻予以肯定。

作者在写贾府衰败之后,一方面写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一方面又写农村劳动妇女---刘姥姥把巧姐从火坑里救出来,既是对虚伪......更多

红楼梦十二曲——终身误

朝代:作者: 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注释注释:这支曲子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写的,它明确地抒发了对钗、黛的不同思想感情。

贾宝玉和林黛玉虽不得结合为夫妻,却终生互相怀念,说明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这就是反对封建礼教,鄙弃功名利禄;

贾宝玉和薛宝钗同床异梦,冷漠无情,说明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志趣。

贾宝玉敢于反对封建统治阶级......更多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

朝代:作者: 曹雪芹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急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

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注释注释: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统治者,在她身上渗着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

她有心机,有权术,可以说是完全能够胜任的"管家婆"。

她为支撑贾府这一座封建大厦,也确实煞费了心机,使尽了气力,可谓"机关算尽","心已碎......更多

红楼梦十二曲——虚花悟

朝代:作者: 曹雪芹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注释注释:"虚花悟"实际上就是"惜春悟"。

她从三个姐姐的遭遇中,看透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意识到自己的未来。

她认为人就如花一样。

花不论是满......更多

红楼梦曲

朝代:作者: 曹雪芹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注释注释:这是《红楼梦曲》总收尾的曲子。

《飞鸟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腾”的另一种说法,与“树倒猢狲散”同义。

这首收尾的曲子是对以贾家为代表的封建贵......更多

红楼梦曲

朝代:作者: 曹雪芹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注释注释:[评介]这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它引出十二支曲子,同时也是这十二支曲子的总括和提示。

这首序曲交代了《红楼梦》的起缘。

在这里,作者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气,借风月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

诚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

但这种爱情是建筑在对封......更多

自题一绝

朝代:作者: 曹雪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注释注释:又名"题石头记"[评介]这是《红楼梦》的缘起诗,它道出了作者的思想与苦衰。

《红楼梦》问世以来,迄今已二百多年。

这期间,它多次地蒙受种种摧残、歪曲和误解。

远在清代,《红楼梦》就被统治阶级认为是“淫书”,不止一次地遭到官方禁毁。

直到解放以后,还有人把它看做“黄色书”,更有自称为“半个红学家”的江青又别有用心地把它歪曲为单纯写阶级斗争的“政治教科......更多

薄命司对联

朝代:作者: 曹雪芹 体裁: 对联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注释注释:[评介]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一年到头含悲饮恨,都是自寻自找;

如花似月的容貌,为谁长得这般美好?

“孽海情天”、“薄命司”的对联都是用以隐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出处《红楼梦》第五回

678910 共9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