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朝代: 唐 作者: 张若虚 体裁: 乐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更多 昼夜乐 朝代: 宋 作者: 柳永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注释注释①洞房:深邃的住室。后多用以指妇女所居的闺阁。②只合:只应该。③阑珊:将残、将尽之意。④恁地难拼:这样地难过。难拼:指难以和离愁相拼。评解这是一首回忆从前欢聚......更多 昼夜乐 藏头 重阳全真集卷之十三 朝代: 元 作者: 王哲 体裁: 词 金相隔休教错。年间怎生作。前头说甚惺惺,辰下重安手脚。被蟾光晷运交,平时从根摸索。事有神功,清强气跃。下於予寻倚托。文上没丹药。天知命惟高,中谈谈中别著。公决要觅清凉,兆府城南登阁。各得其宜,昼欢暮乐。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更多 更漏子 朝代: 宋 作者: 张先 体裁: 词 锦筵红,罗幕翠。侍宴美人姝丽。十五六,解怜才。劝人深酒杯。黛眉长,檀口小。耳畔向人轻道。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注释注释:此词以才子佳人之爱为主题,颇有戏剧性地叙写了才子佳人歌筵酒席之间的邂逅 。全词以叙事见胜,笔墨紧凑 ,场面 、人物、动作、对话表现得极为精彩,风格清新,明秀而又含蓄,情感热烈、轻倩而不流于浅薄,读来引人入胜。起首两句为场面描写,写的是锦筵铺红,罗幕垂碧 ,同时为下边美人出场......更多 最高楼 朝代: 宋 作者: 程垓 体裁: 词 旧时心事,说著两眉羞。长记得、凭肩游。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也谁料、春风吹已断。又谁料、朝云飞亦散。天易老,恨难酬。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注释注释:南宋词人程垓风流倜傥 ,他曾于一妓感情甚笃,不知为何竟分道扬镳,但程垓并未因时间的过去而减弱对该妓的思念之情,这首词就是作者描述了他们俩的爱情悲剧及其对心灵产生的创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更多 望夫石 朝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体裁: 七绝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注释注释: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妇女思念远出的丈夫,立在山头守望不回,天长日久竟化为石头。这个古老而动人的传说在民间流行极为普遍。此诗所指的望夫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唐时属和州。此诗题下原注“正对和州郡楼”,可见作于刘禹锡和州刺史任上。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更多 望夫石 朝代: 唐 作者: 王建 体裁: 七古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上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注释注释:这是一首依据古老的民间传说写成的抒情小诗。相传,古代有个女子,因为丈夫离家远行,经久未归,就天天上山远望,盼望丈夫归来。但是许多年过去了,丈夫终未回来,这女子便在山巅化为石头。石头的形象如一位女子翘首远望,人们就把此石称作望夫石,此山称作望夫山了。这个故事起源于今湖北武昌附近,由于流传广泛,许多地方都有望夫山、望夫石、望夫台......更多 木兰花慢 朝代: 宋 作者: 张孝祥 体裁: 词 送归云去雁,澹寒采、满溪楼。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树织离忧。只有楼前溪水,伴人清泪长流。霜华夜永逼衾绸。唤谁护衣篝。念芬馆重来,芳尘未扫,争见嬉游。情知闷来殢酒,奈回肠、不醉只添愁。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注释注释:大概是情韵幽馨绵邈的原固吧,张孝祥的两首《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及“紫箫吹散后”),历来受到文人的注意。南宋黄昇将其选入《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更多 木兰花慢 朝代: 宋 作者: 张孝祥 体裁: 词 紫箫吹散後,恨燕子,只空楼。念璧月长亏,玉簪中断,覆水难收。青鸾送碧云句,道霞扃雾锁不堪优。情与文梭共织,怨随宫叶同流。人间天上两悠悠。暗泪洒灯篝。记谷口园林,当时驿舍,梦里曾游。银屏低闻笑语,但醉时冉冉醒时愁。拟把菱花一半,试寻高价皇州。注释注释:这是作者两首《木兰花慢 》(“ 送归云去雁”与“紫箫吹散后” )中的第二首 ,作于送别李氏一段时间之后,词人可能已回到临安,并且接到李氏的来信。词与“......更多 杂曲歌辞·古别离 朝代: 唐 作者: 聂夷中 体裁: 乐府 欲别牵郎衣,问郎游何处。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注释注释:这首小诗,情真意蕴,质朴自然。开头“欲别”二字,扣题中的“别离”,也为以下人物的言行点明背景。“牵郎衣”的主语自然是诗中的女主人公,有人认为这个动作是表现不忍分别,虽不能说毫无此意,不过从全诗来看,这一动作显然是为了配合语言的,那么它的含意也就不能离开人物语言和说话的背景去理解。她之所以要“牵郎衣”,主要是为了使“欲别”将行的丈夫能停一停,......更多 1112131415 共45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