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癸未道间 朝代: 宋 作者: 李曾伯 体裁: 词 栖鸦啼破烟林暝。把旅梦、俄惊醒。猛拍征鞍登小岭。峰回路转,月明人静,幻出清凉境。马蹄踏碎琼瑶影。任露压巾纱未忺整。贪看前山云隐隐。翠微深处,有人家否,试击柴扃问。注释注释:这是一首夜行词,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写夜行,先从傍晚写起。白天行路使得词人在马背上睡着了。“栖鸦啼破烟林暝,把旅梦、俄惊醒。”归鸦叫个不停,划破了暮霭笼罩下树林的寂静,旅梦一下子被惊醒了。此时天黑了,词人一下子紧张起来,于是“猛拍......更多 题卢处士山居 朝代: 唐 作者: 温庭筠 体裁: 五律 西溪问樵客,遥识楚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飞鸦集,满山荞麦花。注释注释: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卢岵,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色。通过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其人品的高洁及作者的景慕之情。一、二两句是说先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走去。通过“问樵客”、“遥识”的写法,暗示出卢岵山居的幽僻。作者不称砍柴的人为樵子、樵夫,而称之为“......更多 题厉玄侍御所居 朝代: 唐 作者: 姚合 体裁: 五律 幽栖一亩宫,清峭似山峰。邻里不通径,俸钱唯买松。野人时寄宿,谷鸟自相逢。朝路床前是,谁知晓起慵。出处全唐诗:卷499-43 题西林壁 朝代: 宋 作者: 苏轼 体裁: 七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注释注释西林:即庐山西林寺。缘:因为。 此山:指的是庐山。侧:侧面。各不同:不相同。题:书写;题写登:攀直译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说明了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简析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更多 题浔阳楼 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 朝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体裁: 五古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注释①大江:指长江。②寒见底:冬日江水清可见底。③匡山:庐山。④青倚天:形容庐山山峰高耸入云。五言古诗《题浔阳楼》,是诗人任江州司马时所作。这两句是说,站在浔阳楼上,看见的是近处的长江水清见底,远处青翠的庐山......更多 题费肃校书遗事 朝代: 宋 作者: 叶适 欲识隐居者,录年费懿恭。却辞金马直,归卧锡山峰。两诏终不起,一瓢长自从。儿孙尽登第,勿剪旧栽松。 鲁山山行 朝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体裁: 五律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注释译文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热爱大自然景色的心情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座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座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 山林空荡,冰霜下落,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更多 鹧鸪天 东阳道中 朝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体裁: 词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沈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人历历,马萧萧。笙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注释注释①代人赋:代人所作。按:一本题作“东阳道中”。东阳即今浙江东阳县。考稼轩早年宦踪,似无缘至此。词系征人思家之作,本事亦不可考,不似稼轩自我抒情之作。权置此。以下诸作均系年莫考者。征人思家之作,清丽隽永。“山无重数”以下皆山中行旅景色,清秀深幽而又生气勃勃。结拍遥应......更多 摊声浣溪沙/浣溪沙 朝代: 宋 作者: 毛滂 体裁: 词 日照门前千万峰。晴飙先扫冻云空。谁作素涛翻玉手,小团龙。定国精明过少壮,次公烦碎本雍容。听讼阴中苔自绿,舞衣红。注释注释:原序:天雨新晴,孙使君宴客双石堂,遣官奴试小龙茶此词是作者出席衢州知州孙(字公素)在双石堂举行的盛大宴会时即席而作。全词以飘逸圆润、清新可喜的笔调,盛赞主人,以为应酬。整道词一扫应酬之作惯有的生俗气,起得高阔,结得清朗,词人的个性鲜明地表露出来,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上片起首两句中......更多 春日舟行四首 朝代: 明 作者: 张时彻 青云将画舫,步步可怜春。野草风吹绿,山峰雨洗新。花枝初缀蝶,燕语故招人。村叟亦何意,逍遥傍水滨。出处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第三 161718 共17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