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项斯

朝代:作者: 杨敬之 体裁: 七绝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注释注释:杨敬之的诗,《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中这一首极为后世传诵,并且因为众口争传,逐渐形成人们常用的“说项”这个典故。

关于项斯,《唐诗纪事》载:“斯,字子迁,江东人。

始,未为闻人。

……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云。

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

”《全唐诗》收项斯诗一卷,此外也未见有何突出成就,只是因为杨敬之的这首诗,他才为后人所知。

......更多

边思

朝代:作者: 李益 体裁: 七绝

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注释注释:这很象是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诗。

但并不单纯描摹外在的形貌装束,而是在潇洒风流的语调中透露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寄寓着苍凉的时代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首句写自己的装束。

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分的尊贵,与第三句“关西将家子”相应;

佩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刀),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

杜诗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之句,可见佩带吴......更多

卜算子 秋晚集杜句贾傅

朝代:作者: 杨冠卿 体裁: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

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注释注释:集句,是古诗词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其作法为截取前人诗文单句,拼集成篇。

若按取材范围的大小来分析,或杂糅经、史、子、集或单用其中一部;

或广收上下古今,或断取某一朝代;

或兼蓄百家群籍,或专采一人一书,—并无固定不变的要求,作者可以各取所需。

只有一条:须使文意联属,如出一辙。

倘把作诗填词比作盖......更多

拟古诗七十首(录一十三首)

朝代:作者: 盛时泰

陈思王植赠友往祚颓已久,大业缅方新。

仰视圣皇德,承胤为我亲。

暇日荷休明,高馆集众宾。

中厨列庖馔,水陆备鲜鳞。

凉风起天末,皓月照秋旻。

感此四海士,无言越与秦。

共生盛明世,矫矫如凤麟。

芳茵吐华烛,气蒸为烟云。

酒行不停觞,循转犹车轮。

挥毫赋诗篇,影落响必臻。

泛泛邺河水,同为藩翰臣。

忝承宗社寄,金圭积我身。

管弦娱耳目,佳人世所珍。

常恐远志促,有怀不及伸。

愿同慷慨士,居处得依仁。

庶以展节义,岁晏奉殷勤。

应文......更多

虞美人 寄公度

朝代:作者: 舒亶 体裁:

芙蓉落尽天涵水。

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帖云寒。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释注释:此词为词人寄赠友人黄公度之作。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傍晚在小楼上欣赏秋景,下片写作者在冬日的长安,盼望老友送梅来到,字里行间隐晦地传达出作者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既苦闷孤独又渴望得到帮助的心情。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芙蓉,即荷花......更多

虞美人 寄寿周子善二月十一日 武陵城中有丹

朝代:作者: 宋* 体裁:

暖风金鼎香**。

想像人如玉。

天南地北两心期。

尔汝忘形,如愿定何时。

夫君正自章台柳。

寿相人希有。

吟余时复饮丹砂。

何必求仙,远访芙蓉落尽天涵水。

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帖云寒。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释注释:此词为词人寄赠友人黄公度之作。

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傍晚在小楼上欣赏秋景,下片写作者在冬日的长安,盼望老友送梅来到,字里行间隐晦地传达出作者......更多

虞美人 寄寿周子善二月十一日 武陵城中有丹

朝代:作者: 宋* 体裁:

暖风金鼎香**。

想像人如玉。

天南地北两心期。

尔汝忘形,如愿定何时。

夫君正自章台柳。

寿相人希有。

吟余时复饮丹砂。

何必求仙,远访暖风金鼎香**。

想像人如玉。

天南地北两心期。

尔汝忘形,如愿定何时。

夫君正自章台柳。

寿相人希有。

吟余时复饮丹砂。

何必求仙,远访芙蓉落尽天涵水。

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帖云寒。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释注释:此词为词人......更多

道情

朝代:作者: 郑燮

老书生,白屋中;

说黄虞,道古风。

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注释注释:郑板桥作《道情》之时,还是一文不名的穷秀才。

创作时间一说在雍正三年(1725)“予落拓京师,不得志而归,因作《道情》十首以遣兴”(据裴景福藏《道情》卷跋语);

而传世的《板桥集》中说作于雍正七年(1729)。

这两种说法都出自郑板桥本人,孰是孰非,已不可知了。

板桥本......更多

朝中措 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朝代:作者: 欧阳修 体裁: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释注释: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与欧阳修过从甚密的刘敞(字原甫)知制诰;

喜祐元年(1056),因避亲出守扬州,欧公便作此词送给他。

欧公曾于仁宗庆历八年(1048)知扬州,此词借酬赠友人之机,追忆自己在扬州的生活,塑造了一个风流儒雅、豪放达观的“文章太守”形象。

词中所写平山堂为欧公......更多

酬张少府

朝代:作者: 王维 体裁: 五律 类别:酬赠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释注解:1、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带时的闲散心情。

2、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也即要他象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

韵译:晚年只图个安静的环境,对世事件件都不太关心。

自认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好归隐到这幽静山林。

松风吹拂我且宽衣解带,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

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边深处渔歌声......更多

67 共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