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脓肿(咽后脓肿)


拼音:yan

症状: [诊断] 本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以前者多见。 一、急性型 为咽后间隙淋巴结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有原发病或咽部外伤史。起病较急,呈急性病容,畏寒、发热,体温常上升至30-40~C。咽痛、吞咽及呼吸困难,拒食,语言不清,哭声如鸭鸣,入睡困难,有鼾声,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患侧淋巴结肿大。咽后壁隆起,多偏向一侧,表面粘膜充血,咽腭弓和软展被推向前移。白细胞升高,颈部侧位X线片可助诊断,穿刺可抽得脓液。 二、慢性型 多为结核性咽后脓肿。起病缓慢,病程长,早期症状不显著,脓肿形成后有低热。疼痛不重,多有结核病灶。以液细菌培养或涂片可找到结核菌,颈部侧位X线片有助于诊断。 三、并发症 可并发喉水肿、纵隔炎、吸人性肺炎、窒息等。

治疗: [治疗] 急性型应用足量抗生素,如青霉素800万U,静滴,每日1次,慢性型应用抗济药物治疗,如链霉素0.5g,肌注,每日2次,中药清热解毒口服液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急性型应及时切开排脓,并每日扩张脓腔1次,排尽脓液,慢性型局部穿刺抽脓,并在脓腔内注入链霉素0.5g,本病在用压舌板检查或脓肿切开引流时易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或喉阻塞或窒息,应做好抢救准备,必要时立即施行心脏、呼吸复苏及药物抢救。

相关信息:

咽后脓肿为咽后间隙积脓。

[病因] 急性型由口、咽、鼻腔、鼻窦感染,咽后壁损伤后感染引起,慢性型多由颈椎结核引起。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641077.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