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颤麻痹(帕金森病)


拼音:zhen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起病缓慢,逐渐进展。 二、症状 以运动减少、肌强直和震颤为主要表现。 (一)震颤 典型者为静止性震颤,最早出现于肢体远端,多自一侧上肢开始,渐累及同侧下肢,对侧上、下肢,下颌、唇、舌和颈部。常表现为规律性手指屈曲和拇指对掌动作,频率为每秒3-6次,手部震颤呈"搓丸样"动作。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加剧,随意运动或睡眠时消失。 (二)强直 受累肢体动作缓慢,伸肌、屈肌张力同等增高,伴震颤时呈"齿轮样"强直。表情动作和瞬目动作减少,造成"面具脸",口涎不能自然咽下,言语含糊,吐词缓慢声调低沉,躯体前屈,四肢轻度屈曲。 (三)运动减少 随意动作减少,尤以始动时明显。做精细动作困难,书写困难,而且字越写越小,即"小写症"。 (四)其他症状 行走时躯干屈曲、碎步、前冲,呈"慌张步态"。晚期姿势反射失常,容易频跌。常有唾液及皮脂腺分泌增加,汗液分泌增加或减少,大小便困难及直立性低血压。部分患者合并智能减退,称震颤麻痹-痴呆综合症。偶有发作性两眼上视,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称动眼危象。 三、并发症 可合并吸人性肺炎、跌伤、褥疮等。

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抗胆碱能药常用安坦,每次2毫克,每日3次;或苯甲托品每次1-2毫克,每日2-3次。抗组胺药常用苯海拉明,每次12点5-25毫克,每日3次。金刚烷胺每次100毫克,每日2次。补充多巴胺应用左旋多巴,开始每次125毫克,每日3次,每隔4-5日增加用量25毫克,同时渐增加服药次数至每日4-5次;复方多巴如美多巴最初每次125毫克,每日2次,隔2-4日增加用量125毫克,常用每日375-1000毫克,分3-5次口服。多巴胺能受体激动剂常用溴隐亭,从每日0.625毫克开始,渐增加,维持量为每日25-40毫克。 二、外科治疗 可行丘脑后外侧核定向破坏手术,或同体肾上腺髓质组织移植于纹状体。胎儿黑质细胞培养后定向注射于患者纹状体,目前尚在研究阶段。

相关信息: [预后] 不经治疗者,一般10年左右因严重肌强直和继发的关节强硬不能行动。适当治疗可减轻症状,延长生命。

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

[病因] 本病主要因多巴胺神经递质减少所致,与遗传因素有关。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9930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