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


拼音:yun

症状: [诊断] 一、分型及其症状 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 发病年龄20-50岁,男性多见。初起常为双手小肌肉萎缩、无力,多由一侧开始,渐发展至对侧,后累及前臂、上臂、肩部肌肉,可见肌束颤动。萎缩以远侧较明显,肌张力多减低,腱反射减弱,感觉正常。以下肢肌萎缩起病者较少见,进展缓慢,存活可达10年以上。如侵犯延髓则存活时间缩短,常死于肺部感染。 (二)原发性侧索硬化 起初为双下肢对称性无力、僵硬、呈痉挛步态,渐累及双上肢。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下肢更明显,病理反射阳性,肌萎缩少见,无感觉障碍。可出现假性球麻痹。 (二)进行性延髓麻痹 发病多在40岁以上。表现为构音不清,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咀时无力,舌肌萎缩伴颤动,唇肌及咽喉肌萎缩,咽反射消失。可出现下颌反射亢进,强哭,强笑,呈真假延髓麻痹。进展较快,常死于肺部感染。 (四)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少数30岁前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首发症状常为手指运动不灵活及力弱,手部小肌肉萎缩,渐侵及前臂、上臂肩胛带肌群伴肌束颤动。双上肢肌萎缩,远端较重,呈"爪形手"。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呈痉挛步态。发病1-2年出现延髓受累症状。可有球麻痹症状,后期可有排尿障碍,多死于肺部感染。 二、辅助检查 颈椎X线平片、CT、MRI、肌电图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本病无特效治疗。一般用对症及支持疗法,可用B族维生素,如Bl、B6、B12及维生素E、C等,也可选用ATP、辅酶A等细胞营养剂及中药、针灸、按摩、理疗等。重症患者应预防肺炎等并发症。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侵犯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的慢性变性性疾病。

[病因] 病因未明。

可能与遗传、植物和金属中毒、脑部损伤、慢病毒感染等有关。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90528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