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拼音:kou

症状: 二、症状 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时炎症区红肿、发硬,有压痛和凹陷性水肿、脓肿形成后皮肤或粘膜侧红肿,有明显压痛,或变软有波动感。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明显,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给高蛋白、高热量及含维生素B、C的饮食。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病情危重者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血浆,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应及时治疗或拔除病源牙、异物、感染的囊肿和肿瘤等。 二、全身治疗 应根据病情选择有效的抗生素。青霉素每次80万U,肌注,每日2次,较重者青霉素800万U,静滴,每日1次,急重者可给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联用,腐败坏死性感染可加用甲硝唑,每次0.5g,静滴,每日1次。也可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治疗。 三、局部治疗 初期局部可外敷六合丹、抑阳散、金黄散、鱼石脂软膏,或超短波。激光、红外线、紫外线等。一旦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切开后行脓腔冲洗换药,放置引流条。

相关信息: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颜面、颌周及口咽软组织化脓性炎症的总称。

炎症弥散时称蜂窝织炎,局限时称脓肿。

[病因] 常有原发疾病如根尖周炎、冠周炎、涎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皮肤疖或痛等。

病原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

"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676969.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