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呼吸衰竭
拼音:ji
症状: [诊断] 一、呼吸衰竭的判断 在海平面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原性疾病后,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千帕,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高于6.65千帕,称为呼吸衰竭。其他参考指标如pH、HC03变化,可因酸碱失衡性质和类型的不同而改变。 二、缺氧的表现 由于缺氧引起的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初期有头痛、兴奋、烦躁、肌肉抽搐,逐渐出现语言障碍、嗜睡、昏迷。呼吸急促、紫绀、心悸、少尿、浮肿、血压下降,以至心力衰竭。黄疸、转氨酶升高、蛋白尿、尿素氮升高等。 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由于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如皮肤潮湿多汗,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视神经乳头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等;呼吸减慢、变浅,甚至停止,呼吸性酸中毒而加深昏迷。 四、酸碱平衡紊乱 酸中毒早期血K+增高,细胞内Na+、H+增高。晚期合并低K+、低CI-碱中毒,甚至出现三重酸碱紊乱的复杂表现。
治疗: [治疗] 一、氧疗 一般都使用低浓度持续吸氧。鼻导管给氧简便实用。吸氧浓度不大于50%,否则患者也不能耐受局部的冲力。鼻塞吸氧更为方便实用,为目前广泛采用的吸氧方法。可调式氧浓度面罩可将氧浓度控制在25%-50%范围内,分档调节,面罩内氧浓度稳定,不受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影响,因此优于以上方法。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护理,鼓励患者咳嗽,翻身拍背,体位引流,帮助痰液排出。加强气道局部湿化以稀释痰液,可通过雾化吸人,重症患者可建立人工气道作辅助机械通气,并将湿化液随机械呼吸吸人下呼吸道,也可提高湿化效果。应用祛痰剂与支气管扩张剂。 、 三、积极控制感染 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是呼吸衰竭常见的诱发因素。要越快、越早地明确致病菌和药敏情况,有利于抗生素的选择。抗生素的剂量、给药途径及疗程,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做到有的放 矢,切勿滥用。中、重度感染尽快选用有效的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用药。 四、增加通气量 (一)呼吸兴奋剂 在氧疗同时可适当使用,特别是有明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肺性脑病患者。常用药物有尼可刹米、洛贝林、回苏灵、利他林、吗乙苯吡酮等,多用尼可刹米3.375克,静滴,每日1~2次。 (二)机械通气 适用于经一般治疗无效的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常用的通气方式包括呼气末正压通气。双水平正压运气、体外膈肌起搏、高频喷射通气等。 五、纠正酸碱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期常伴酸碱失横。 (一)呼吸性酸中毒 通畅呼吸道,增加通气量,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合理用氧,有效抗感染。 (二)呼吸性碱中毒 积极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时均想使PaC02下降太猛。如因喘息发作引起通气过度。则应控制喘息,或用面罩法重复呼吸。 (三)代谢性酸中毒 较重者适当补碱。呼酸并代酸时,应以改善通气纠正缺氧为主,只有在HCO,小于正常,pH小于7.2时才考虑适当补液。常用5%碳酸氢钠溶液,首剂30-60毫升,血气监测,待pH升至7.3即可,维持pH略偏酸水平为宜,切勿过量,否则可有代碱危险。 (四)代谢性碱中毒 多因治疗不当所引起。 (五)电解质紊乱 轻者口服氯化钾,每次1-3克,每日3次。严重低钾,尿量正常可每日4-6克静滴,连用1周。呼酸合并代碱,PH大于7.45,以代碱为主者,可用精氨酸10克,静滴。血钾不易纠正者应考虑低镁,可用25%硫酸镁5毫升,静注,然后每日2-2.5克静滴。如合并低钠,可补氯化钠。 六、支持疗法 应重视呼吸衰竭的营养治疗,可酌情给血浆、白蛋白、多种氨基酸;能量合剂等,这对改善预后及减少疾病的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相关信息:
呼吸衰竭是指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出现低氧血症,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
呼吸衰竭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病因] 一、急性呼吸衰竭 患者原肺功能正常,由于突发原因使呼吸功能突然衰竭。
中枢神经疾患如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麻醉或中毒可抑制呼吸中枢。
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等可导致通气不足。
肺组织损伤如急性物理性或刺激性气体吸人、严重创伤、休克、严重感染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二、慢性呼吸衰竭 在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基础上发生,早期机体尚能代偿适应,后期出现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症状,即为失代偿期。
支气管、肺疾患,常见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
胸廓疾患如胸部手术、外伤、广泛胸膜增厚、胸廓畸形也可导致呼吸衰竭。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698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