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功能紊乱
拼音:wei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多见于青壮年。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有反复发作。以肠道症状为最常见,也可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 二、分型 以下分述几种胃肠道功能紊乱。 (一)瘴球症 中医称为"梅核气"。多见于绝经期妇女。感觉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在喉后壁下部,引起胀满、受压或阻塞等不适,进食时症状消失。 (二)心理性呕吐 也称神经性呕吐。常在进食后不久突然发生呕吐,一般无明显恶心,呕吐并不费力,呕吐量不多,且不影响食欲和食量,吐后即可进食,多数无明显营养障碍。印象不良的刺激物如某些食物、药物、气味,甚至某些特定的情景,也会引起呕吐。可伴有癌症的色彩,如夸张、做作、易受暗示、突然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 (三)神经性嗳气 有反复发作的连续性嗳气。因不自觉地反复吞人大量空气才嗳气不尽。此症也有癌病的色彩,多在有旁人在场时发作。 (四)神经性厌食 以厌食、严重的体重减轻和闭经为主,但无器质性病因可循。多为青春期女性,常有家庭和男女社交方面的思想矛盾,对进食和肥胖有根深蒂固的病态心理,拒食往往是出于企图节制饮食以保持体态美观的动机。多数自觉良好,行动活泼敏捷,对自己的困境处之泰然,有时又自相矛盾地对食物保持兴趣,甚至贪食饱餐,而后又偷偷呕掉。长期少食,体重可减轻到原有体重的40%-60%,甚至发生恶病质。常有闭经、低血压、心动过缓、体温过低、饥饿感丧失等。 (五)肠易激综合征 多见于壮年。结肠本身并无任何器质性病变。主要为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时大便带有大量粘液,伴腹胀及神经官能症。腹痛多突发,往往在下腹部,大多见于左下腹,有时呈绞痛样,伴恶心呕吐。便秘时粪便多呈羊粪状或栗子样,患者往往便出不畅或数日无便。腹泻时常见糊状便,或便出多量粘液,或因肠道炎症而诱发或加重。无消瘦、发热或腹部体征。腹痛发作时可触及痉挛的肠管,可伴轻压痛。 粪便检查及培养、粪潜血试验。X线钡剂灌肠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一般无须卧床休息,可参加适量的轻便劳动和工作。生活要有规律,参与适当的文娱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恢复神经功能。神经性厌食患者应住院治疗。 二、药物治疗 治疗原则为镇静、解痉并保持大便通畅。扑尔敏每次4毫克,每日3次;或安定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或利眠宁每次10毫克,每日3次。普鲁苯辛每次15克,每日3次;必要时给予阿托品0.5-1毫克,肌注。也可用硝苯吡啶10毫克,餐前20分钟含化,每日3次。为保持大便通畅,可用石蜡油,每次二十毫升,每日3次;或当归30克或与火麻仁30克,水煎后每日或隔日服用;或通泰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 三、心理治疗 解除思想顾虑,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暗示治疗可有较好的疗效。必要时接受心理咨询。 四、中医治疗 心理性呕吐可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神经性嗳气可用旋复代赭汤加减。肠易激综合症可用痛泻要方加减或附子理中丸合六神九。针灸、理疗有时可见效。
相关信息:[预后] 本病好转后仍可复发,一般不会影响全身健康,严重营养不良呈恶病质的神经性厌食患者预后较差。
胃肠道功能紊乱又称功能性胃肠病,多半有精神因素的背景,以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
[病因] 精神因素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如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家庭纠纷、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等,若长期得不到合理解决均可影响植神经功能,进而引起胃肠道功能障碍。
某些胃肠道器质性疾病痊愈后少数可后遗胃肠道功能紊乱。
饮食不当、经常服用泻药或灌肠,也可构成不良刺激,促进本症的发生和发展。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78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