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
拼音:yi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发病年龄以45-70岁最多,60岁左右为高峰。 二、症状 60%-100%的患者有中上腹痛。常为持续或间歇性钝痛或钻痛,进食后、仰卧与脊柱伸展时加剧,向下用力倾坐位、屈膝侧位时腹痛减轻,常向腰背部放散。80%的患者有引人注目的进行性体重减轻,晚期有恶病质。黄疸多发生在腹痛之后,10%~30%的患者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可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热、乏力。部分患者出现糖尿、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三、辅助检查 B型超声、内镜超声、CT及磁共振检查、逆行胰胆管造影、胰液细胞学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穿刺胰腺肿块查癌细胞有助于肯定诊断。
治疗: [治疗] 一、手术治疗 早期手术切除癌肿是主要的治疗措施。由于早期诊断困难,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很低。 二、放射治疗 随着放疗技术的改进,疗效有了明显提高。可进行术中、术后放疗,佐以化疗。无手术条件的患者可做高剂量局部照射及放射性同位素局部植入照射。 三、化学治疗 对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在姑息疗法的基础上可选用单一或联合化疗方案。在单一用药中,5-氟脲嘧啶为首选药,每日50毫克,静注,连用5日。必要时在两星期后重复治疗,总剂量为7.5-10克。联合化疗如FAM方案,为5-氟脲嘧啶与阿霉素、丝裂霉素联用;SMF方案为链佐霉素与丝裂霉素联用。 四、对症治疗 胰腺癌患者常常腹痛难忍,可用"三级阶梯"法。即轻、中度疼痛用非激素类镇痛药如阿斯匹林、布洛芬、萘普生、消炎痛等;第二阶梯用弱鸦片类镇痛剂如可待因和右旋丙氧吩;第三阶梯用于中、重度疼痛,如吗啡、杜冷丁、曲马多等。放射止痛用于局部或区域性原发或转移性癌灶的治疗,全身性疼痛者不宜使用。对胰腺癌顽固性腹痛可采用硬膜外置管麻醉,或用50%酒精作腹腔神经丛阻滞,或作腹腔神经切除术。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预后甚差。症状出现后平均寿命约1年左右,以扩大根治术治疗患者的5年存活率也仅有4%。
胰腺癌主要为胰外分泌腺腺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极差。
近年有上升趋势。
[病因] 原因不明。
糖尿病患者、长期大量吸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病率较高,提示本病与饮食、吸烟摄人的致癌物质及环境污染有关。
极少数慢性胰腺炎有钙化者可演变为本病。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79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