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拼音:gu
症状: [诊断] 一、症状 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出血倾向,以皮肤、鼻、牙龈及胃肠道最常见。血栓形成最多见于肢体血管,表现为手足麻木、紫绀、肿胀、趾溃疡及绀坏疽,脾脏明显肿大。 二、辅助检查 血常规、骨髓象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马利兰每次2毫克,每日3次,血小板接近正常时,改小剂量维持。血栓形成患者选用氮芥,0.3-0.4毫克/千克,静滴,待病情好转后再用其他细胞毒药物维持。瘤可宁每次2-3毫克,每日3次;或环磷酰胺每次50毫克,每日3次;还可用马利兰、羟基脲。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斯匹林每次0.3克,每日3次;或潘生丁每次10毫克,每日3次。a干扰素8×106U,每日1次,皮下注射。 二、放射治疗 放射核素32p口服,必要时可在3个月后重复给药1次。 三、血小板单采术 可迅速减少血小板数量,改善症状。主要用于急性胃肠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分娩前和选择性手术前。单采后血小板数量减少,再继续用药物维持。
相关信息: [预后] 大多进展缓慢,多年保持良性过程,尤其是年轻而无血栓和出血史患者。老年人、有反复血栓和出血者一般预后较差。约10%患者有可能转化为其他类型骨髓增殖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少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2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