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拼音:te

症状: [诊断] 一、分型 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病前1-3周常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病程常为自限性;慢性型主要见于成人,青年女性多见,甚少自行缓解。 二、症状 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脾脏不增大,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有轻度脾脏肿大。 (一)急性型 起病急骤,可有发热、畏寒,突然发生广泛、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皮肤瘀点、瘀斑及齿龈出血,胃肠道和泌尿道出血较常见,颅内出血可威胁生命。 (二)慢性型 起病缓慢,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以皮肤瘀点和瘀斑为主。可有鼻衄、齿龈出血,女性患者有月经过多。 三、辅助检查 血小板计数、骨髓检查、血小板相关抗体LsG检查、血小板相关补体检查、放射核素铬51或镭111测定血小板寿命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药物治疗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强的松每日40~60毫克,分次口服或早晨顿服,出现疗效后逐渐减量,维持量每日5-10毫克,维持期4-6个月。或氢化可的松每次200-300毫克,静滴,每日四次,出血症状控制后改为强的松口服。 (二)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激素疗效不佳,不能切脾或切脾疗效不佳者。长春新碱每次0.5毫克,静滴,每日1次,每周1次,4周为一疗程;或环磷酰胺每日110-1000毫克分次口服,与皮质激素合用可提高疗效;或硫唑嘌呤每日100-110毫克,分次口服,获得缓解后改维持量,每日50-100毫克,持续用药3个月-半年,与强的松合用有协同作用。 (三)其他药物 达那唑每日400~600毫克,分次口服,可与皮质激素合用。丙种球蛋白每日0.4克/千克,静滴。 二、脾切除术 是慢性型治疗一种重要方法,其完全缓解率达70%-80%。慢性的成年患者病程在6个月以上,经内科治疗无效而症状严重;对激素治疗无效,或停药或减量后复发,或需要较大剂量才能控制出血;对皮质激素应用有禁忌;有颅内出血倾向,并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怀孕6个月以内,有严重出血者是该手术的适应证。切除的相对禁忌症为儿童,尤其两岁以下患儿及患心脏病等严重疾病者。 三、血浆置换 适用于急性型,目的在于短期内减少大量的抗血小板抗体。 四、输血及输血小板悬液 主要适用于病情急需时抢救重危患者,也适于手术需要或有严重并发症者。

相关信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症,为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

[病因] 病因不明。

可能为病毒抗原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反应。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2751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