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发热反应)
拼音:shu
症状: 症状 主要表现为怕冷或寒战,继以发热,体温可升至38-40度。于输血后15分钟开始或1-2小时内发生,伴头痛、恶心、呕吐、皮肤潮红等,反应持续1-2小时逐渐好转。在全麻下发热常不明显。
治疗: 防治 应减慢输血速度。如症状继续发展应中止输血,口服或肌注解热镇痛药,必要时给异丙嗪或杜冷丁25-50毫克,肌注。发热因免疫因素所致者可予氢化可的松50-100毫克,静滴,或每200毫升血中加地塞米松5毫克,可防止发热反应或减轻症状。
相关信息:
输血是常用的重要治疗方法。
随着近代血液免疫学、血液检验技术及血液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进展,输血治疗较前更为安全,但少数患者仍可发生不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严重者可以危及生命。
输血反应往往与技术误差或操作不严有关,所以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
一、发热反应 (一)病因 细菌的代谢产物是致热原,保存液配制不当、采血或输血器具消毒不严是产生致热原的主要原因。
多次接受输血者的血清中存在白细胞及血小板抗体,抗原抗体反应可导致发热。
输血后受血者对原有病灶的毒素吸收加速也可引起发热反应。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3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