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


拼音:duo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以20-40岁发病多见。 二、症状 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以欣快兴奋为常见,情绪易于冲动,部分有抑郁表现。颅神经损害可有视神经炎、球后视神经炎、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及旋转性眼震为特征表现。可有面部感觉异常、三叉神经痛、言语欠清、吞咽困难、咽反射迟钝等。感觉障碍主要有麻痹、麻木、束带、烧灼或寒冷等,深感觉障碍常较明显,伴感觉性共济失调。运动障碍可致痉挛性步态或瘫痪,可有小脑性共济失调。还有植物神经受累如尿频、尿急,后期有尿潴留或尿失禁。 三、分型 70%患者的病程呈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每次复发将遗留一定程度的、新的、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损,总趋势是病情逐渐恶化;10%患者为慢性进展型;10%-15%患者为良性型,一生只有1-2次轻微发作,以后即完全或几乎完全缓解;极少数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数周或数月内死亡。 四、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视觉、听觉及体位诱发电位,头颅CT或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目前无特效疗法。治疗目的是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复发次数。 一、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期或病情恶化时应卧床休息,防止感染间歇期行功能锻炼。 二、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或病情恶化时可给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每日80U,静滴,连用7日,继之隔日1次,共14日,然后改为每周2次,共3星期;或强的松每次15毫克,每日4次,共7日,然后渐减量,疗程1个月;或甲基强的松龙每日地,静滴,共3-5日。也可考虑应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 三、对症和其他治疗 可用转移因子,血浆交换疗法或抗淋巴细胞疗法。痛性强直性痉挛发作、痛性感觉异常、三叉神经痛者可用卡马西平,每次0.1-0.2克,每日3次;意向性震颤用心得安治疗有效;尿频、尿急可予普鲁苯辛,每次15毫克每日2-3次。

相关信息: [预后] 一般与发病年龄、早期病变部位、复发频率及进展速度等有关。发病年龄早、早期出现皮质脊髓束或小脑损害、多次复发或进展迅速者预后不佳。

多发性硬化是以脑脊髓脱髓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中常有缓解和复发。

[病因] 病因复杂,与免疫、病毒感染、遗传等方面有关。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897306.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