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拼音:chuan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以15-30岁年龄组发病为多。呈散发流行,病程常呈自限性。当地有本病流行或患者有接触史。 二、症状 发热多为中度,可呈弛张热、不规则热或稽留热型,热程1-2星期,少数长达数月,多伴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及乏力等。肝、脾、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多位于颈后三角区,也见于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很少大于3厘米,中等硬度,无粘连,无明显压痛,两侧不对称,多在热退后数周内消退。肝脾肿大多在肋缘下2-3厘米,可有黄疸或ALT升高。咽峡炎表现为咽部、扁桃体充血、水肿、咽痛,少数有溃疡或假膜形成,软腭可见少量出血点。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嗜异凝集试验,IgM型EB病毒抗体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并发症 可并发咽峡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炎、心肌炎和间质性肺炎,偶见脾破裂、溶血性贫血、胃肠道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等。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行呼吸道隔离,并发肝炎时应卧床休息。流质饮食,注意口腔卫生。 二、药物治疗 咽部、扁桃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用青霉素G,每次80万U,肌注,每日2-4次;或甲硝唑每次0.2-0.6克,每日3次。有心肌炎、喉头水肿、溶血性贫血、脑炎和神经根炎者,氢化可的松每日200-300毫克,静滴;或地塞米松每日10-20克,静滴,疗程3-5日。有肝炎表现。ALT增高、黄疸者给予10%葡萄糖500毫升加维生素C500毫克,静滴,12~15次为一疗程;或益肝冲剂每次一包,每日3次。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预后大多良好,病死率为1%以下。 [预防] 急性期患者应予呼吸道隔离。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自限性传染病。
[病因] 本病由EB病毒所致。
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经口密切接触为主要的传播途径,也可通过飞沫、输血传播。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91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