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
拼音:yang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本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6-9月为高峰。流行地区大多为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杂草丛生的田野或丛林中。患者有恙螨或鼠类接触史。潜伏期4-21日,平均12日。 二、症状 发病急,体温迅速于2-3日内升至39.5-40.5,偶有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乏力。恙螨幼虫叮咬处可出现无痛性小红丘疹,3-10毫米大小;继之形成水疱,1-2日后中央坏死、出血,结褐色焦痂;痂皮脱落形成小溃疡,底平坦,灰白或淡红色,周围略高起,伴红晕;多见于腋窝、腹股沟、外阴、肛门等处,无痛痒。第2-8日,70%患者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四肢,少数见于颜面,呈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严重者可呈出血性,无痛痒,不脱皮,5-7日后渐消退。焦痂附近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可轻度肿大,有压痛,可移动,不化脓。约40%患者脾肿大,少数肝肿大。患者有表情淡漠、脉搏徐缓、结膜充血、畏光、耳鸣、耳聋,严重者烦躁、谵妄,甚至抽搐、昏迷,可有脑膜刺激征。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心音弱,并可出现心律失常、咳嗽、胸痛、气促等。两肺可闻及湿性哕音,少数可出现鼻衄、眼底出血及便血。 三、辅助检查 外裴试验、免疫荧光检查、补体结合试验,血液分离立克次体有助于诊断。 四、并发症 可合并支气管肺炎、心肌炎、心力衰竭等。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食物。高热及中毒症状明显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和相应的处理。 二、药物治疗 氯霉素对本病有特效,每次0.25克,每日4次,热退后剂量减半,再用3-4日。也可用四环素,剂量、用法同红霉素。或强力霉素每次200毫克,每日2次,连服5-7日。少数可有复发,复发后再次治疗仍然有效。
相关信息: [预后] 绝大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康复,老年人、孕妇或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病死率已降至1%-5%。 [预防] 主要是灭鼠。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病因] 本病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
传染源主要是鼠类,恙螨作为传染媒介。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91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