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


拼音:shang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本病夏秋季多见。有不洁饮食史或与伤寒患者密切接触史。 二、症状 多数起病缓慢,持续发热,体温呈梯形上升,继之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常伴食欲减退、乏力、腹胀、便秘与腹泻等症状。重症者有表情淡漠、呆滞、听力减退、重听、谵妄等。有面色苍白、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发病第二星期躯干部可有玫瑰疹。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取血、骨髓、粪、尿培养出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伤寒血清凝集反应(肥达反应)有诊断价值。 四、并发症 伤寒常见的并发症有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严重者有中毒性脑病、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偶见急性胆囊炎、血栓性静脉炎、脑膜炎、肾盂肾炎及局灶性感染等。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发热期应卧床休息。饮食应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可给流质或半流质和少渣饮食,每日应供给热量6688J左右。人液量应在2-3升以上,并予足够的维生素,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 二、病原治疗 氧氟沙星每日600毫克,分3次口服,或环丙沙星每次0.25克,每日3-4次,体温正常后再用两星期。氯霉素每日1-1.5克,静滴或口服,体温正常后减半量,再用10-14日。复方新诺明每次3片,每日2次,热退后改为每次2片,每日2次,10-14日为一疗程。氨苄青霉素每日80-100毫无/千克,肌注或静滴,热退后改为口服,总疗程不少于两星期,适用于耐药菌株感染或禁用氯霉素时。羟氨苄青霉素每日50毫克/千克,分3-4次服用,适用于耐氯霉素及带菌者治疗。 三、对症治疗 高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如头部冷敷或温酒精擦身,一般不用发汗退热药,以免引起虚脱。中毒症状严重者可给氢化可的松每次100-200毫克,静滴,每日1次;或强的松每次10毫克,每日2次,口服。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类药物。便秘者勿灌肠或用泻剂,以免诱发肠穿孔和出血。 四、并发症的治疗 肠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静脉补液,必要时输鲜血,应用止血剂防止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大出血时应考虑手术治疗。肠穿孑L者宜尽早手术治疗,应加用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等。中毒性心肌炎可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可静滴极化液等,有心功能不全时可谨慎用小剂量强心剂。

相关信息: [预后] 有效抗生素的应用,使伤寒病死率从20%降至0.5%-1%。老年人、婴幼儿、营养不良、明显贫血者预后较差。并发严重肠出血、肠穿孔、心肌炎、严重毒血症表现者病死率较高。 [预防] 及早隔离、治疗病人。消灭苍蝇。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食物。易感人群可进行预防接种,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近几年来,口服伤寒菌苗的研究有了较大发展。

伤寒与副伤寒是一组急性肠道传染病。

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乙、丙,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病因] 本病由伤寒与副伤寒杆菌引起。

患者及带菌者为传染源,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的水、食物、生活接触、苍蝇和蟑螂传播。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915252.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