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与副霍乱
拼音:huo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多发生于夏秋季节,病前到过疫区或与霍乱患者、带菌者及污染物接触。潜伏期一般1-3日,短者数小时,长者7日。 二、症状 多急起发病。剧烈吐泻,呕吐常为反射性,无恶心;腹泻为无痛性,每日数次至无数次,不伴里急后重,大便和呕吐物为米泔水样,有脱水、肌肉痛性痉挛,以腓肠肌和腹直肌为著。病情轻重不一,有轻型、中型、重型及暴发型。后者罕见,起病急骤,于吐泻症状出现前即死亡。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压积和血浆比重检查,血清钾、钠、氯化物、碳酸氢盐、PH、尿素氮检查,尿液检查,患者吐泻物中检查霍乱弧菌,血清凝集抗体检查有诊断价值。 四、并发症 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及电解质紊乱如低钾综合症等。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严密隔离,卧床休息。以流质饮食为主,吐泻严重者暂禁食,恢复期增加饮食。 二、补液治疗 及时和适当的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一)静脉补液 24小时补液量轻型3-4升,中型4-8升,重型8升。常用生理盐水、3:2:1液(5%葡萄糖液3份、生理盐水2份、1/6乳酸钠或1.4%碳酸氢钠1份)、5:4:1液(每升内含氯化钠5克、碳酸氢钠4克、氯化钾1克)。开始先以生理盐水快速静滴,待血压正常后改用3:2:1液。酸中毒严重者碱性药物可增加,需补充钾盐。40%液体量应于15-30分钟内输入,余量2-4小时内输入,脱水严重者每分钟液体人量50-100毫升。 (二)口服补液 适干轻型、中型患者,重型患者休克纠正、情况好转后再改为口服补盐液(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水1升)。第一个6小时,每小时人液量700毫升,以后每6个小时人液量按前一个6小时出量的1.5倍计算。 三、病原治疗 氟哌酸每次0.2克,每日3次;或强力霉素每次200毫克,每日2次;或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以上均连服3-5日。 四、对症治疗 氯哌酸可使腹泻量减少,50毫克,1次性口服或肌注。10%葡萄糖酸钙20毫升,静注,可控制肌肉痉挛。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肺水肿时参照有关章节进行治疗。
相关信息: [预后] 近年霍乱的病死率多数为1%-2%。老年人、孕妇或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病死率在3%-6%。 [预防] 病人尽早隔离治疗,其粪便与排泄物应严格消毒。杀蛆灭蝇。霍乱菌苗的预防接种一般皮下注射2次,相隔7-10日,6岁以下0.2毫升、0.4毫升;7-14岁0.3毫升、0.6毫升;15岁以上0.5毫升、1毫升。近年来已研制出口服菌苗。
霍乱与副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
[病因] 本病由霍乱弧菌与副霍乱弧菌(爱尔托弧菌)引起。
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可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传播。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91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