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


拼音:bu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有与羊、牛、猪等接触的相关职业史。 二、分类 本病可分为急性布病和慢性布病两类。 三、症状 (一)急性布病 可表现为发热、多汗、关节炎、乏力、睾丸肿痛。发热以弛张热多见,少数为波状热,即2-3星期的发热后转为3日至2星期的无热期,而后发热再起。关节炎以大关节受累,锥刺状疼痛为主。女患者可有卵巢炎、输卵管炎和子宫内膜炎。次要表现为头痛、神经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二)慢性布病 症状多样而无特异性,有两种表现。一是类似神经官能症如乏力、多汗、头痛、抑郁、烦躁、失眠及全身疼痛等,无急性期;二是在急性期后遗留较多症状如关节病、坐骨神经痛、背痛、迁延多见的低热等。 四、辅助检查 血、骨髓、脑脊液等分离病原菌,凝集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用于诊断。

治疗: [治疗] 急性期以抗菌治疗为主。利福平每日0.6-1.2克,加链霉素每日1克,分1-2次肌注,3星期为一疗程,多用2-3疗程,其间间隔1星期。或利福平加强力霉素每日200毫克,顿服,大于6星期为一疗程,共用两疗程。也可用复方新诺明。中毒症状重者可用强的松,每次10毫克,每日3-4次,至症状明显减轻后渐减量停用。慢性期可用抗菌和特异性脱敏联合疗法。

相关信息: [预后]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遗留关节病变和肌肉痉挛,肢体活动受限。 [预防] 隔离病人,治疗病畜,易感者可进行菌苗预防接种。

布氏杆菌病,也称布病或波状热,是一种急性或慢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因] 本病由布氏杆菌引起。

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产羊羔、经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为主要传播途径,可经皮肤粘膜受染;

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

也可经吸人污染的尘埃感染。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919240.html

点击加入QQ交流群:{{qqQ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