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 毒
拼音:dan
症状: 本病好发于面部及下肢,婴儿常发于腹部。发病急剧,先有周身不适,畏寒,发热,恶心等前驱症状。皮损为淡红或鲜红色斑片,境界清楚,表皮紧张发亮,严重者发生水疱或血疱,有灼热或灼痛感。附近淋巴结常肿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可并发肾炎、败血症。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者称复发性丹毒,多次发作,淋巴管受阻,形成慢性淋巴水肿。
治疗: 首选青霉素,每次800万U,静滴,每日1次。也可口服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等,连用10-15日。中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等,方用银花、野菊花、地丁、公英、天葵子。局部可用50%硫酸镁溶液或0.1%雷夫奴尔溶液热敷,或用百多邦软膏或环丙沙星软膏,紫外线照射也有效。
相关信息:
丹毒中医称为流火,是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
丹毒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面部丹毒常由鼻、口腔等处的感染病灶而诱发,足癣或腿部外伤常致下肢丹毒。
营养不良、酗酒、糖尿病、肾炎患者易发本病。
版权声明:他人将文学素材网提供的内容与服务用于商业、盈利、广告性目的时,需得注明出处,转载时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wenxuesucai.com/search/jibing/1/97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