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腺囊肿


拼音:she

症状: 舌下腺囊肿是由舌下腺导管阻塞,唾液滞留所致。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囊肿多位于口底一侧,呈浅蓝色,形似蛤蟆的咽囊,故称蛤蟆肿,囊肿壁薄,触之柔软,可反复破溃,流出蛋清样粘液。大的囊肿可扩展到颌下愈下区,也可累及对侧口底。囊肿伴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肿胀、疼痛,舌被推向对侧或后上方,影响进食和说话,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

治疗: 主要的疗法为舌下腺摘除术。

相关信息:

舌 癌


拼音:she

症状: [诊断] 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舌侧缘中1/3部及此区的舌腹面。多为溃疡型或呈浸润型,生长快,可有疼痛并渐加重。病变波及舌肌使说话、进食及抽烟均发生困难。常发生早期淋巴结转移,且转移率较高,多为颈和颌下淋巴结转移,可在相应部位发现淋巴结肿大。

治疗: [治疗] 早期病变直径不超过2cra,限于粘膜层,位于音侧缘,可在病变外lcm正常组织内切除,病变直径超过2cm,已侵及粘膜下组织或肌层者,应行舌半侧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累及口底及下颌骨者应行一侧舌、下颌骨及颈淋巴结联合清扫术。晚期病变则采取综合治疗,术前放疗或化疗,然后手术切除原发灶,也可术后放疗,有些仅能作姑息性放射治疗。

相关信息: 舌癌多数为鳞状细胞癌,特别是舌前2/3部位,腺癌较少见,多位于舌根部。 [预后] 舌癌的五年生存率I期至Ⅳ期分别为90%、64%、34%和6%。

牙龈癌


拼音:ya

症状: [诊断] 本癌生长较慢,好发于磨牙区,下颌较上颌多。早期可出现牙痛,可出现下唇麻木,张口困难。肿瘤以溃疡型多见,引起牙松动,可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X线平片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早期病变仅限于牙槽突,可作保存下颌下缘的矩形或牙槽突切除,如病变范围较广侵入颌骨时应将原发灶及下颌骨部分或一侧切除,上颌龈癌根据病变范围作部分、次全或全部上颌骨切除。晚期病变常需综合治疗,术后配合放射治疗。有肿大颈淋巴结时应作根治性颈清扫术,未触及肿大淋巴结时可作肩肿舌骨上或功能性颈清扫术。

相关信息:

牙龈癌多为分化度较高的鳞状细胞癌,在我国发生率较高。

颊粘膜癌


拼音:xia

症状: 常发生于磨牙区附近,呈溃疡型或外生型,生长较快,向深层浸润,或发生溃破,以下龈颊沟受侵常见,可引起张口困难,常转移至颌下及颈深上淋巴结。

治疗: 病变表浅而局限,直径在ltm以内者切除后可直接缝合,稍大病变切除后不能缝合时可用游离植皮、游离皮瓣或额部皮瓣转移整复,晚期病变已侵及颌骨,并有颈淋巴结转移时可作颊、颌、颈联合根治术。

相关信息:

颊粘膜癌多为分化中等的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

唇 癌


拼音:chun

症状: [诊断] 常见的发生部位是下唇外侧1/3处。早期为疤疹状、结痂的肿块,或局部粘膜增厚,可出现溃疡或菜花状肿块。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可触及浸润块,晚期可侵犯颌骨。转移至颌下或额下淋巴结常见,而上唇癌则向耳前、颌下及颈深淋巴结转移。

治疗: [治疗] 早期病变应采用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激光治疗或冷冻治疗,均可治愈,病变直径不超过lcm者切除后直接缝合,病变直径超过lcm者则行矩形切除术,直接缝合或局部皮瓣修复。颈淋巴结转移者应同时作颈清扫术,晚期特别是复发者应作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或放射治疗。

相关信息: [预后] 平均五年生存率在85%以上,I期达到95%以上。

唇癌主要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及基底细胞癌很少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拼音:ji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节较多见,气候突然变化时更甚。 二、类型和症状 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可分为以下类型。 (一)普通感冒 也称为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俗称"伤风"。发病较急,早期有咽部干燥、瘙痒或烧灼感,接着可有打喷嚏、鼻塞和流鼻涕,鼻涕起初呈清水样,2~3天后渐变稠厚。可伴咽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及声音嘶哑,咳嗽次数较少,偶然出现听力减退等。一般没有发热,或只有低热、全身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约5~7天后痊愈。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患急性病毒性咽炎时有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部疼痛较轻,咳嗽少见,可出现发热与全身乏力,颌下淋巴结肿大且伴有触痛。急性病毒性喉炎可表现为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时喉部疼痛,多伴有发热或咳嗽,可听到喘息声,颌下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患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可出现咳嗽、无痰或痰呈白色粘液性,伴发热和全身乏力,也常有声音嘶哑及胸前正中处疼痛等。 (三)疱疹性咽峡炎 儿童常见,多于夏季发作。常有咽部疼痛和发热。病程约一周。 (四)咽结膜热 多见于夏日,以儿童常见,多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及流泪等。一般经4-6日可痊愈。 (五)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发病较急,咽部显著疼痛、畏寒、发热高温可高达39度以上,伴颌下淋巴结肿大及触痛。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助诊断,细菌培养、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因。 四、并发症 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少数可继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及心肌炎等。

治疗: [治疗] 一、对症治疗 忌烟,多喝水,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伴发热、年老体弱或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咽痛时可选用消炎喉片或草珊瑚含片含服,或进行局部雾化吸人治疗。发热或头痛时可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复方阿斯匹林或去痛片1-2片,每日3次。高热可给安痛定2毫升,肌注。可用2%麻黄素滴鼻液治疗鼻塞和流涕。干咳者可用必嗽平,每次16克,每日3次,或棕色合剂口服。可选用康泰克、速效感冒胶囊、感冒通、丽珠感乐,还有适于小儿的感冒冲剂。锌布颗粒等。 二、抗病毒或抗细菌治疗 聚肌胞每次2毫升,肌注,每日1次。吗淋肌每次0.1-0.2克,每日3次。阿糖腺苷、利福平也可选用。若存在细菌感染时可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红霉素类或氧氟沙星等。一般单纯病毒感染可不用抗生素。 三、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颈、胸及背部。用亚红斑量紫外线照射口腔粘膜、咽部和胸部,或穴位、足底部照射。 四、中医治疗 应用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冲剂等中成药或根据临床症状辩证施治是治疗本病有益的选择。风寒感冒可用桂枝汤,或桑菊感冒片每次2-3片,每日3次。风热感冒可用银翘散,或银翘解毒丸每次1丸,每日3次。

相关信息: [预防] 防止本病的最佳、最根本的措施是提高自身抵抗力。有规律地坚持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常做冷水浴,以增加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避免受凉、淋雨和过度劳累等诱因。流行季节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以防感染。

鼻腔、咽和喉部的急性炎症统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病因] 约70-8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常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及风疹病毒等。

少数的病原为细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也可导致本病。

受凉、淋雨或过度疲劳可诱发此病,患有慢性扁桃体炎、鼻窦炎等慢......更多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拼音:ji

症状: [诊断] 一、发病 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易于发病。 二、症状 起病较急,多数病人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咳痰。初期为干咳或少量粘液性痰,以后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并转变成粘液脓性,偶见痰中带血。可伴有气促、胸骨后发紧的感觉。可有肺内散在的干、湿罗音。一般全身症状较轻,可出现发热,体温在38度左右,常于3-5天内恢复正常。咳嗽和咳痰可持续2~3周。若迁延不愈,可逐渐转变成慢性支气管炎。 三、辅助检查 x线摄片、白细胞计数、痰涂片或培养、病毒分离或血清学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疗法 适当休息、保暖和供给水分。 二、控制感染 发热、脓痰、血白细胞增高者可选用红霉素,每次o.3克,每日4次。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螺旋霉素每次0.2克,每日3次。病情较重者可选用青霉素,每次80万U,肌注,每日2次。 三、对症疗法 干咳而无痰时,可选咳必清,每次25毫克,每日3次。剧咳者可临时用磷酸可待因,每次15到30毫克。痰稠不易咳出时可用复方氯化铵,每次0.3-0.6克,每日3次。必嗽平每次16毫克,每日3次。也可用热蒸汽吸人法协助祛疾。喘息者加用氨茶碱、舒喘灵等。也可应用止咳或平喘的中药制剂。

相关信息: [预防] 开展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人群的抵抗力。防止空气污染,改善劳动条件和卫生环境。预防感冒,避免吸入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

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病因] 一、感染 在机体气管-支气管防御功能下降时,本病可由病毒或细菌直接感染气管一支气管引起,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细菌蔓延播散而来。

多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常见致病细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奴卡菌等。

二、物理和化学因素 吸人粉尘、刺激性气体、过冷空气或二......更多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拼音:man

症状: [诊断] 一、病史 具有引起肺气肿原发疾病的病史和相应表现,尤其以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 二、症状 胸闷、气急是肺气肿的突出症状。轻症患者疾步或上楼梯时出现气短,病情稍重者平地常速走路即感气急,严重者日常活动如洗脸、穿衣、吃饭、排便也感到呼吸困难。若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则常出现肺、心功能衰竭的表现。典型的体征有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低等。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X线、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防治感染 由于原发病存在和气道防御功能下降,故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此时可适当应用抗菌药和对症治疗。 二、改善呼吸功能 缩唇呼吸,即用口呼气,口唇收拢呈吹口哨样缓慢呼出。腹式呼吸,即吸气鼓腹、呼气收腹。一般每次10-15分钟,每日数次。 三、医疗体育 如晨间散步、定量步行、登梯练习、气功、呼吸操和打太极拳等。 四、家庭氧疗 对缺氧明显者,每日12-15小时吸氧,可减轻症状,改善体质,预防或延缓肺心病的发生。

相关信息: [预后] 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尽管有些病人开始第一秒用力肺活量(PEV,)值非常低,仍可存活12-15年。然而,一般FEV,在1.2升以上者,生存年限为10年;FEV,在1升时,生存年限为5年;FEV:低于700毫升者生存期为2年。 [预防] 方法同慢性支气管炎。四、分型 将肺气肿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气肿型又称红喘型,肺气肿体征及喘息明显,而低氧和发钳常不显著,病程长而发生肺心病较晚。 支气管炎型又称紫肿型,肺气肿征象和喘息常较轻,而慢支表现咳嗽、咳痰及缺氧、发绀较显著,易早期发生肺心病和肺、心功能衰竭。 混合型为上述两型合并存在者。 五、并发症 易并发自发性气胸、急性肺部感染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而使病情加剧。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由多种肺脏疾病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支气管狭窄、气管壁结构破坏及肺容积增大的疾病。

[病因] 引起慢性支气管炎的各种因素如感染、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长期吸人、过敏等,均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支气管扩张症


拼音:zhi

症状: [诊断l 一、发病 儿童和青少年多发,80%以上于10岁前发病。 二、症状 常反复感冒,继而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咯血和肺部继发感染。少数仅表现反复咯血而无脓痰,即所谓干性支气管扩张。肺底部常有局限而固定的湿性罗音。多有杵状指(趾)。 三、辅助检查 血常规X线检查,CT扫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造影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控制感染 急性发作期应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常用青霉素每次80万U,肌注,每日2~4次;较重者每日800-1200万U,分2次静滴;或氨苄青霉素每日8-10克,分2次静滴。也可应用阿莫西林、头孢唑啉、环丙沙星、红霉素、麦迪霉素或庆大霉素等。痰有臭味宜加用甲硝唑,每次0.4克,每日3次,口服;或每次250毫升,静滴。气管内应用抗菌药可提高疗效。 二、排痰 体位引流极重要。可配合应用化痰药如必嗽平每次16毫克,每日3次;氯化铵每次0.3-0.6克,每日3次;鲜竹沥或披甲半脱氨酸口服。也可超声雾化吸人,均有利于粘痰溶解稀化排出。 三、治疗略血 对大咯血者必须积极抢救,谨防窒息。首先清除口腔和大气道积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无禁忌可首选脑垂体后叶素10U,缓慢静注,此后以10-20U静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催产素。经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于出血部位应用凝血酶有较好疗效。大咯血常规治疗无效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常能止血。 四、手术治疗 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相关信息: [预防] 积极防治幼年麻疹、百日咳、流感、支气管肺炎等疾病,以防止支气管扩张的发生。对已有支气管扩张者,应加强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感染从而阻止病情发展。

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慢性化脓性炎症致支气管壁破坏而造成支气管变形和扩张的一种疾病。

[病因] 多数幼年曾患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肺脓肿、鼻旁窦炎等,这是支气管扩张的基本病因。

先天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良或缺如及遗传因素引起者较少见。

急、慢性呼吸衰竭


拼音:ji

症状: [诊断] 一、呼吸衰竭的判断 在海平面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原性疾病后,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千帕,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高于6.65千帕,称为呼吸衰竭。其他参考指标如pH、HC03变化,可因酸碱失衡性质和类型的不同而改变。 二、缺氧的表现 由于缺氧引起的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初期有头痛、兴奋、烦躁、肌肉抽搐,逐渐出现语言障碍、嗜睡、昏迷。呼吸急促、紫绀、心悸、少尿、浮肿、血压下降,以至心力衰竭。黄疸、转氨酶升高、蛋白尿、尿素氮升高等。 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由于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如皮肤潮湿多汗,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视神经乳头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等;呼吸减慢、变浅,甚至停止,呼吸性酸中毒而加深昏迷。 四、酸碱平衡紊乱 酸中毒早期血K+增高,细胞内Na+、H+增高。晚期合并低K+、低CI-碱中毒,甚至出现三重酸碱紊乱的复杂表现。

治疗: [治疗] 一、氧疗 一般都使用低浓度持续吸氧。鼻导管给氧简便实用。吸氧浓度不大于50%,否则患者也不能耐受局部的冲力。鼻塞吸氧更为方便实用,为目前广泛采用的吸氧方法。可调式氧浓度面罩可将氧浓度控制在25%-50%范围内,分档调节,面罩内氧浓度稳定,不受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影响,因此优于以上方法。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护理,鼓励患者咳嗽,翻身拍背,体位引流,帮助痰液排出。加强气道局部湿化以稀释痰液,可通过雾化吸人,重症患者可建立人工气道作辅助机械通气,并将湿化液随机械呼吸吸人下呼吸道,也可提高湿化效果。应用祛痰剂与支气管扩张剂。 、 三、积极控制感染 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是呼吸衰竭常见的诱发因素。要越快、越早地明确致病菌和药敏情况,有利于抗生素的选择。抗生素的剂量、给药途径及疗程,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做到有的放 矢,切勿滥用。中、重度感染尽快选用有效的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用药。 四、增加通气量 (一)呼吸兴奋剂 在氧疗同时可适当使用,特别是有明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肺性脑病患者。常用药物有尼可刹米、洛贝林、回苏灵、利他林、吗乙苯吡酮等,多用尼可刹米3.375克,静滴,每日1~2次。 (二)机械通气 适用于经一般治疗无效的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常用的通气方式包括呼气末正压通气。双水平正压运气、体外膈肌起搏、高频喷射通气等。 五、纠正酸碱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期常伴酸碱失横。 (一)呼吸性酸中毒 通畅呼吸道,增加通气量,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合理用氧,有效抗感染。 (二)呼吸性碱中毒 积极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时均想使PaC02下降太猛。如因喘息发作引起通气过度。则应控制喘息,或用面罩法重复呼吸。 (三)代谢性酸中毒 较重者适当补碱。呼酸并代酸时,应以改善通气纠正缺氧为主,只有在HCO,小于正常,pH小于7.2时才考虑适当补液。常用5%碳酸氢钠溶液,首剂30-60毫升,血气监测,待pH升至7.3即可,维持pH略偏酸水平为宜,切勿过量,否则可有代碱危险。 (四)代谢性碱中毒 多因治疗不当所引起。 (五)电解质紊乱 轻者口服氯化钾,每次1-3克,每日3次。严重低钾,尿量正常可每日4-6克静滴,连用1周。呼酸合并代碱,PH大于7.45,以代碱为主者,可用精氨酸10克,静滴。血钾不易纠正者应考虑低镁,可用25%硫酸镁5毫升,静注,然后每日2-2.5克静滴。如合并低钠,可补氯化钠。 六、支持疗法 应重视呼吸衰竭的营养治疗,可酌情给血浆、白蛋白、多种氨基酸;能量合剂等,这对改善预后及减少疾病的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相关信息:

呼吸衰竭是指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出现低氧血症,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综合征。

呼吸衰竭有急性和慢性两种。

[病因] 一、急性呼吸衰竭 患者原肺功能正常,由于突发原因使呼吸功能突然衰竭。

中枢神经疾患如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麻醉或中毒可抑制呼吸中枢。

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重症肌......更多

2627282930 共50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