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肿瘤(咽乳头状瘤)


拼音:yan

症状: [诊断]咽部肿瘤 发病以中年男性较多。常因体积小,无自觉症状,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有咽部痒感、异物感、干咳。肿瘤常外形不一,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个呈灰色或灰红色,呈疣状、菜花状、成簇状或颗粒状,甚至息肉状,多数仅3-5mm大小。儿童乳头状瘤常多发,切除后易复发,极少数可恶性变。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

治疗: [治疗] 本病以尽早手术切除为主,切除、剪除或钳除均可,术后局部创面用冷冻或激光烧灼,也可用鸦胆子油涂创面以防复发。此病易复发及癌变, 手术后应长期随访。

相关信息:

咽乳头状瘤是皮肤或粘膜上皮的良性肿瘤。

鼻咽纤维血管瘤


拼音:bi

症状: [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 患者多为10-25岁男性。鼻阻塞多为一侧,逐步发展为双侧,由部分阻塞发展到完全阻塞。反复大量出血,日久可引起贫血。肿瘤可引起外鼻畸形、眼球突出和移位、嗅觉减退税视力障碍,或张口受限、剧烈头痛和颅神经症状,或耳鸣、耳闷、耳聋,或发音、呼吸、吞咽障碍。鼻镜检查、X线鼻窦正、侧位、额顶位摄片及体层摄片、CT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RI检查、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手术治疗前应预先治疗贫血,备血,行气管切开,结扎上颌动脉和咽升动脉。放射治疗、内服己烯雌酚、局部注射硬化剂、冷冻可减少术中出血。

鼻咽纤维血管瘤也称鼻咽血管纤维瘤,是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鼻咽癌


拼音:bi

症状: [诊断]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20岁后随年龄而上升,50-60岁达高峰,然后下降,儿童期少见。颈上深淋巴结肿大,开始在一侧,后发展到对侧,大小不一,开始稍活动,渐长大。粘连、固定,中等硬度,无明显压痛。鼻血发生早,量不多,仅在鼻分泌物中有血丝。鼻塞、耳鸣及听力减退,早期患侧头痛,较顽固,可有颅神经症状。鼻咽部检查、活体组织检查。X线颅底检查、CT扫描、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一、放射治疗 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多以外照射如深X线、钴''或加速器进行治疗,也可辅以鼻咽腔内镭模治疗。鼻咽部原发灶照射剂量为60-70Gy,治疗6-7个星期,颈部未发现肿块,则应给以预防性照射,剂量为40-50Gy,治疗4-5星期,如已有颈部转移肿块,则采用深度X线照射治疗,剂量为40-50Gy。 二、化学疗法 常用于晚期患者,适用于接受放疗患者,作为增效剂可同时给5-氟脲嘧啶静滴,每次15mg/kg,每日1次,连用5日。

相关信息: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癌瘤之一,尤以南方发病率最高。

· [病因] 一、遗传因素 本病有种族易感性,主要见于黄种人,少见于欧美白种人,发病率高的民族虽迁居远地或侨居国外,其后代仍保持高发病率倾向。

有家族聚集现象,家族数人先后患本病。

二、病毒感染 自七十年代以来发现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三、环境因素 发病可能与自幼......更多

咽喉部灼伤和化学


拼音:yan

症状: [诊断] 沸水烫伤多见于婴幼儿,4岁以下约占90%,腐蚀剂灼伤则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灼伤后患儿哭闹,咽喉部疼痛,唾液增多、外溢,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烦躁不安。灼伤数小时,最迟到6-7小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体温稍高,倦怠,精神不振,食欲差。口腔、扁桃体、咽后壁、悬雍垂粘膜水肿、水疱、糜烂或伪膜形成。喉镜检查、食管镜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治疗] 一、一般与对症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口腔清洁,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吸氧。有发热和全身症状时应及时补液和纠正酸或碱中毒。 二、全身治疗 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皮质类 固醇激素,如青霉素800万U,静滴,每日1次,加地塞米松5-10mg,静滴, 每日1次,后者可用3-5天。 三、局部治疗 化学灼伤3-4小时内者可用能食用的中和剂中和,如强酸灼伤可口服氢氧化铝凝胶或镁乳,强碱灼伤则口服柠檬汁、食醋等。可用庆大霉素、 氢化考的松、糜蛋白酶加入适量盐水,雾化吸入。可用3%双氧水清拭创面,并涂布1%龙胆紫,或中成药双料喉风散、冰硼散喷涂创面。

相关信息:

咽喉部灼伤和化学伤应及时抢救,否则可因窒息、中毒、心力衰竭而死亡。

[病因] ' 本病多因误饮沸水、热饮料,或误咽强酸、强碱等化学腐蚀剂所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拼音:zu

症状: [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鼾声大) 本症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有打鼾、嗜睡、头痛,或晨起头晕、夜尿增多、性功能障碍,严重者伴反复憋气,每小时睡眠至少呼吸暂停10次左右,每次憋气持续10-20秒钟以上,憋气长者可持续1——2分钟之久。

治疗: [治疗] 一、保守治疗 避免喝酒及使用镇静药,肥胖者降低体重,调整睡眠姿势。睡眠时应用扩鼻器或扩口器。鼻持续正压呼吸。 二、手术治疗 可根据情况行鼻中隔矫正术。外伤中隔脱位整复术、鼻息肉摘除或肿瘤切除术,腭扁桃体摘除术或腺样体刮除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舌根部分切除术或永久性气管切开术。

相关信息:

人们在熟睡期发出轻微的鼾声是正常现象。

鼾声大于60dB,影响同室者睡眠,伴不同程度的憋气现象,称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病因] 常见原因有肥胖、小颌畸形、鼻塞、舌体肥大、声带麻痹、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

患儿多有扁桃体肥大及腺样体肥大。

诱因有饮酒、吸烟等。

先天性喉蹼(先天性喉蹼)


拼音:xian

症状: [诊断] 症状始于出生时,喉蹼大或成区时可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如不及时治疗多引起死亡,喉中度大时出现声音嘶哑及吸气期四凹症,喉践较小者可无明显症状,或哭声弱而低哑,无呼吸困难。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可行间接喉镜检查,婴幼儿须行直接喉镜检查而确诊。

治疗: [治疗] 新生儿因喉践或喉膈发生窒息应立即插入支气管镜,吸出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给氧,行人工呼吸。婴幼儿症状不显著者可不治疗,若有症状时应尽早治疗,常在直接喉镜下用喉扩张器反复扩张,最初可4~5日扩张1次,数周后间隔时间渐延长,直至症状消失。

相关信息:

在喉的发育过程中因受障碍于喉腔间遗留有膜样物,占喉腔一部分者称喉蹼,占喉腔大部分者称喉隔。

先天性喉鸣(先天性喉鸣)


拼音:xian

症状: 先天性喉鸣多发生于出生后不久,是由于喉软骨软化和会厌卷曲所致。多于出生后出现或生后数周发生。主要表现为吸气期喉鸣与四凹症,但哭声响亮,喉鸣呈间歇性,活动时响亮,睡眠及安静时减轻或消失,与体位有关,仰卧时加重,俯卧或侧卧时减轻。直接喉镜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本病一般2-3岁可自愈,若进食和睡眠不受影响,除注意营养及预防感冒外,无需特殊治疗,若症状较重可调整睡眠体位,取侧卧位姿势以减轻症状,症状过于严重者可考虑气管切开,以免引起心脏扩大、漏斗胸或慢性缺氧等不良后果。

相关信息:

急性喉炎(急性喉炎)


拼音:ji

症状: [诊断] 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主要为咽部疼痛,吞咽时加剧,以至吞咽困难,涎液外溢。语言含混不清,可出现呼吸困难,直至窒息,多伴畏寒、高热,患儿常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重者晕厥、休克,但多无声嘶。喉镜检查、喉咽侧位X线片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 抗生素与激素联用,可给青霉素钠每次80万U,肌注,每日2-3次,加用地塞米松每次5-lOmg,肌注,每日1次。较重者应用青霉素钠300-600万U,静滴,病情急、重者可给头孢唑啉每日20-40mg/kg,静滴。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排脓,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相关信息:

急性会厌炎也称急性声门上喉炎,可引起窒息。

[病因] 常为病毒或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有流感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也可为混合感染。

变态反应可继发细菌感染,喉部各种损伤,邻近器官感染蔓延也可导致本病。

急性喉炎


拼音:ji

症状: 声音嘶哑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喉部不适、干燥、微痛、异物感及咳嗽,常频频用力清嗽喉部分泌物,体温略高,常伴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喉镜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应严格禁声,使声带得到充分休息,以利恢复。尽早应用抗菌消炎药物,如青霉素80万U,肌注,每日2次,或地塞米松5mg,肌注,每日1次。在雾化液中加入抗生素、o-糜蛋白酶和类固醇激素,雾化吸人或蒸汽吸人。

相关信息:

急性喉炎是普通细菌感染所致的喉粘膜急性炎症,常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

多先为病毒侵入,继发细菌感染。

小儿急性喉炎


拼音:xiao

症状: [诊断]小儿急性喉炎 本病多见于3个月-3岁婴幼儿。起病急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发热、声嘶和咳嗽,咳嗽呈"空"、"空"样哮吼音。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四凹征,甚至发绀、面色苍白、呼吸乏力、心衰,直至昏迷、抽搐、窒息。多需行直接喉镜检查助诊。

治疗: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注意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给镇静剂如异丙嗪、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等,出现喉梗阻时要给氧及应用强心药,以防心力衰竭。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应行气管切开术。 二、药物治疗 给足量抗生素如青霉素、菌必治等,以肌注或静脉给药为好。加用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每日0.2mg?kg,肌注或静滴,以消除水肿。 三、雾化吸入 雾化液中可加入1%-2%麻黄素、o-糜蛋白酶、抗生素及类固醇激素等,可降低喉阻塞的气管切开率。

相关信息:

小儿急性喉炎也称急性声门下喉炎,是喉部粘膜弥漫性卡他性炎症。

易并发喉阻塞,若不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

[病因] 多继发于鼻炎、咽炎、上呼吸道感染。

可为流行性感冒、肺炎、麻疹、水痘、百日咳、猩红热等病的前驱疾病。

12345 共53条